-
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聚焦从中国视角、东方智慧观照人类变革和全球治理。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引领了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国科学家和思想家参与全球对话至关重要;融入当代性的东方智慧如何破解今天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2018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
2010年,尼古拉斯·博古睿和内森·加尔斯在加利福尼亚汇集顶尖学界、商界和政界人士,思考和讨论由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政治问题,西方民主制度危机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的崛起将怎样影响21世纪的全球合作和治理。
-
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新世纪人才,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拥有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的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知识产权法学等诸多法学二级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凭借梯队合理的法学精英师资团队,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教学行政大楼(凯原楼)、科研楼(陈明楼)、四合院(国双庭院)及法柱广场均位于燕园东北角,紧邻风景秀丽的未名湖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近些年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国际化方面不断推进,已与近百所世界顶尖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在欧美多个著名法学院设立联合研究机构。2013年,在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QS排名中,北京大学法学院名列中国大陆法学院第一名。2015年至2017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连续三年位列QS排名全球前20名左右,稳居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名及亚洲前三名。
-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简称“STL”)创立于2008年,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将美国法律培养模式(J.D.)和我国传统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J.M.)相结合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严谨的教学、中英双语法学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显著的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以及中国法律传统之间的交融。学院创院院长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前校长、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改革开放40周年40位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之一Jeffrey Lehman教授。现任院长Philip McConnaughay历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院院长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创院院长、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教授,并曾任顶级跨国律所美富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
北京大学公益法律发展协会,全称为PKU Public Interest Law Foundation(简称PILF),是一个依托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由学院学生主导的、旨在推进学生公益法律实践的团体。
PILF致力于公益法律事业,主要通过举办公益法律拍卖会筹集资金,并将所筹款项全部用于资助在校学生参加公益性组织或机构的法律实践项目,以及公益法律从业者的贷款减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