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线下奇葩说》的辩论赛是由马东老师创建《表达学院》发起的全国奇葩说线下辩论赛,而每个城市的组织者都是表达学院的优秀校友一起担任理事,为此我们就叫《广州表达者联盟》希望集结所有喜欢表达喜欢演讲的朋友用辩论赛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升思考的深度,广交有质量的朋友(爱思考的朋友)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校友会,竭诚为深圳地区校友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
深圳市华远顾问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组织有效运营、人力资源夯实、干部领导力提升、实现业绩倍增、股权激励、可复制能力的咨询及培训,服务客户上千家,深度战略合作客户上百家,HR生态圈伙伴近万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ExEd),作为深圳高层管理教育的创新和领导者,以“帮助更多的奋斗者少走弯路”为使命,面向深圳及华南地区企业精英开办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与卓越领导力实战研修班和北京大学商业创新与资本运营实战研修班。
-
根据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于2002年6月成立法学院,并投资2500万元进行一期建设,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从这一年,法学院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跃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在坚持本科教育这个中心的同时,法学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先后取得了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7月31日,廖凯原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捐赠协议,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总额不少于3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一流法学院,以在交大徐汇校区建造新法学大楼、延揽法学名师、塑造学术品牌、培养治国之才和学术精英,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育发展开创了全新的机遇。2008年9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同时冠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以铭志廖凯原基金会的义举。
2010年7月,上海交大法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0月,上海交大法律硕士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地区唯一入选全国法律硕士类的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获准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在努力进入主流的同时,法学院还积极开拓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国际化道路。2010年,法学院同时开设了独创性的“3+3”法科特班和面向海外留学生的中国法硕士项目。法科特班的实践获得了教育部的肯定,目前已从本院招生逐步扩大为校外招生。而在中国法硕士项目的基础上,法学院已全面设立了各类国际项目。 2012年秋,首批攻读S.J.D.学位的留学生入学。
201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交大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点覆盖所有的二级学科,至此,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律教育层次更上一个台阶。同年,交大法学院获批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法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应用-复合型”基地和“涉外型”基地。同年,《交大法学》获得刊号作为学术杂志正式发行。
依照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规划,法学的定位是交大的未来优势学科和强势学科,是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大文科建设“有选择追求卓越”的重点之一。为实现交大发展的既定目标,凯原法学院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且廖凯原基金会的捐赠也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育发展开创全新的机遇,这些都为将交大法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培养法学精英人才的法学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面向深圳及华南地区企业精英开设:工商管理与卓越领导力实战研修班,金融投资与上市并购实战研修班等多项继续教育课程。
-
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过十七年发展,深圳研究生院依托北大、立足深圳,逐步成为扎根深圳的北京大学研究型国际化校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原则和办学理念
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融合深圳创新、创业,不断改革的城市文化,逐步形成了深研院的办学原则、方针和培养目标:
发展原则:与校本部差异化发展,学科互补;面向深圳,服务广东,辐射华南,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办学方针: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 国际标准
培养目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
学生情况
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218人;在校留学生137名,留学生来自48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2018年,累计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4316人。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703人,其中全职教师245人,全职教师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鹏城学者”31人。作为深圳研究生院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114名校本部教师参与深圳研究生院的教学工作。深圳研究生院另有博士后研究人员105人。 国际化是深圳研究生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特征,245名全职教师中有外国专家57人、留学归国人87人。青年教师也绝大多数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背景。
学科建设
依托北京大学学科优势,结合深圳的区位优势,深圳研究生院以“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为办学方针,加强学科建设。现有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八个学院,学科专业涉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与能源、城市与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金融、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
科学研究
2018年,深圳研究生院科研经费2亿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收入达到1.39亿元,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比例7:3。2002—2018年,深圳研究生院累计发表论文5324篇,其中SCI、EI、SSCI索引3833篇,出版专著145部,承担科研项目2201项 ,累计科研经费约16.9亿元,申请专利907项, 人均科研经费130多万元。 深圳研究生院已建和在建各类实验室30多个,2018年,深圳研究生院在科研条件建设上也有新的进展,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正式获批建设,成为深圳市第一个高校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学院“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TVS三维集成微纳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增获批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学院“深圳OLED材料与器件工艺工程研究中心”、环境与能源学院“深圳纳米多孔水处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新增获批深圳市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占地面积22.57万平米, 在建建筑面积为2.29万平米。
-
瑞亚文化传媒
-
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过十九年发展,深圳研究生院依托北大、立足深圳,逐步成为扎根深圳的北京大学研究型国际化校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国家的思想库,智囊 团;
★ 6大学部,38个研究院所,180多个研究中心,3300多名科研人员;
★ 设有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财经战略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等专业金融与财经研究机构;
★ 国内最佳人文社科研究生院,经济学科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