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工厂管理系、贸易系、簿记核算和财政信贷教研室,是我国最早开办管理教育的机构,是新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奠基者。
经过70年的发展,学院为企业和政府机关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为中国的高校培养了大量师资;开设了许多新的教育项目;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编写的教科书在国内高校广泛使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积极进言献策,是中国管理教育的重要开创者。
商学院下设企业管理系、组织与人力资源系、市场营销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贸易经济系、会计系和财务与金融系7个学系。商学院师资力量完备,结构整齐,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38人,其中海外毕业博士40人,占教师总数的近30%。
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以及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和会计学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科中从本科到博士的所有学位和培养项目,现拥有7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项目和7个本科专业方向,学科综合实力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商学院)在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2017年,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级(最高等级)。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商学院)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近年来,商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并于2010年、2013年先后通过EQUIS认证和AACSB认证,成为中国内地首批获得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之一,且于2018年、2019年分别通过五年期再认证。目前,学院MBA项目、EMBA项目、高层管理教育(EE)项目均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名50强,分列第39位、43位和11位。
商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丹麦、爱尔兰、芬兰、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80余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密切的人员互访、学生交换及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2012年,参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全球高端管理联盟”的发起和成立,学院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商学院坚持贯彻中国人民大学“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以“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培养全球领袖人才”为使命,努力“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
-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称“研究院”)是为中国和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市场、产品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平台的智库。作为一家非盈利机构,研究院的目标是在绿色金融、自然资本融资、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等领域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为改善全球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实质性贡献。
-
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于2001年5月25日,是由中国互联网行业及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现任理事长为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现有会员一千多家,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址设在北京市。
-
数说资本故事,解读财富密码。财经读数 由《财经》杂志资本证券团队创建。以专业视角,做出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原创报道。
-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
-
亚洲银行家是全球领先的金融出版和研究机构,致力于为金融服务行业提供发展策略相关的深度信息分析。“亚洲银行500强排名”和包含“中国奖项计划”在内的行业奖项评选,得到了亚太及全球地区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并持续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提供着可靠的参考数据。
亚洲银行家于1996年成立于新加坡,在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非洲和中东等地都设有分公司,同时在伦敦、纽约和硅谷设有办事处。业务主要涉及研究咨询、内容营销、出版传媒和会议活动。
-
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学会和亚太金融论坛(APFF)
-
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BBAA)是中国首家区块链应用协会,正式成立于2017年5月,依法在民政部门注册,北京市投资促进局指导下成立。协会基于“政策引导、理论研究、场景应用、资本接入、技术实践“的全业务链整合原则,面向全球前沿技术领域,研究和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汇票、知识产权体系、创业孵化等的应用。
-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中投公司)于2007年9月29日在北京成立,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
-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绿金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绿金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9月,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并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绿金院以营造富有绿色金融精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智库。
绿金院依循“绿色共赢、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秉承“高质量成果、独立性研究、广泛影响力和公益性教育”的信念,通过管理机制创新,交叉创新方向培育,绿色金融学科建设,富有责任感的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以及国内外战略机构合作,建成具有鲜明创新学科特色的专业智库。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未来金融体系与社会发展的道路探索、理论研究与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