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第十六回丨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春雷作品分享会

2023年6月25日 15:30 ~ 2023年6月25日 17:3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图片
    图片

    李春雷,被誉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

    他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和唯一以短篇作品获奖的作家,是新世纪以来唯一两次荣获鲁奖的作家。

    不仅如此,他还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蝉联三届的作家,被中宣部确定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几十年来,他精心于文学表现的深层实践,在文本上形成了精简灵妙、珠圆玉润、气韵丰沛的独特风格,堪称当今最优雅、最纯粹、最规范、最经典的白话文之一。
    图片

    图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中国自古以来便看重文章治国的普世教化之用,某种程度上应缘为“文学的史记性”。
    图片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随着年纪增长阅读口味也在变,百读不厌的就是《史记》。——李春雷

    上古时代,文史不分,史学即文学,文学即史学。

    纪实文学古已有之。中国文学的源头,就是纪实文学,而纪实文学的高峰就是《史记》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富有创造性的古典史学巨著,也是彪炳千秋的文学名著,成为历史和文学统一的范例。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纪传体”开创为我们所谓的“传记文学”,成为秦、汉以来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历史文化上的反映,坚定了后人的文化自信。

    《史记》网罗了“六经异体”、“百家杂语”以及“天下放失旧闻”,并以“六经”和亲身调查见闻为标准,在“考信”和“实录”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剪裁和强调,通过简洁明晰和通俗的语言,忠实地塑造了各种人物的个性和典型性,从而反映了社会的复杂生活及其本质面貌。

    图片

    ∆ 李春雷老师创作采访剪影

    中国人用纪传体记录历史,既真实,可读性又比较强,迄今咱们的纪实类文学基本还是《史记》的体例。——李春雷



    万卷史志作根基


    李春雷用将近30年时间,耗尽自己的全部财力,将全国2885个县(市)区旗和333个地市州盟已面世的第一轮志书全部收齐。

    这在全国民间藏书界,独一无二,堪称奇迹!

    图片


    裁剪妙处非刀尺


    在李春雷的如椽史笔之下,彰显出报告文学真实一面,同时也更显现出生活的和美、时代的壮美与文学的精美。

    无论是《木棉花开》中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开放的任仲夷,还是《夜宿棚花村》中籍籍无名的村长娘子;无论是《宝山》中揭示钢铁与国运的史诗巨著,还是《摇着轮椅上北大》中的残疾女孩郭晖……他讲述的都是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

    宝山

    图片

    ∆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长篇纪实文学《宝山》,以共和国历史上投资最大、经历最曲折、成就最辉煌的工业企业——宝钢为背景,对民族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深深反思。

    巍峨的高炉虎锯龙盘,浩瀚的长江一碧万顷,腥红的铁水奔涌如潮,从美国进口的坦克吊车刚刚驶过吴淞大桥,插入江心的原料码头却被来自巴拿马的巨轮拦腰撞断了……

    李春雷通过一系列的典型事件,用文学的笔法全面地记述了这一页页惊天动地的历史风云。


    李春雷·短篇报告文学精选

    图片

    ∆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该书收录了《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摇着轮椅上北大》《朋友》等12篇短篇报告文学。

    《木棉花开》讲述了任仲夷在广东主政期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故事;《夜宿棚花村》《索南的高原》《风雪小卓玛》,表现了地震后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重建家园的信心勇气。

    《摇着轮椅上北大》记述了残疾女孩郭晖依靠自学,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的奋斗历程。

    《党参沟纪事》里,杨德茂一家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修梯田,种党参,走上致富之路。

    《寻找“红衣姐”》中,拾金不昧,品格高尚的清洁工“红衣姐”让人心生敬意。


    文章合为时而著


    关于纪实文学,李春雷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新时代的纪实文学,是一种文学大纪实,既能写当下发生的,即现实题材,又能写当下发现的,即历史题材;既能写百姓琐事,又能写家国情怀;既是中国特色的,又是接通世界的。纪实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文学体裁之一,它肩负着中华民族“新史记”之重任。

    “真正的报告文学其实是写给历史,写给文明的,我将来再写报告文学,可能会更注重历史,更注重文化,但是我的基础就是这些生活中的原汁原味的故事。”

    图片



    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



    系列活动第十六回


    ❖ 时间:2023年6月25日(周日)15:30(提前半小时签到入场)

     地点:初见知旅共同体2楼(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夏家村街6号)

     主讲嘉宾:李春雷

     学术主持:李徽昭(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入场费:10元/人

    ❖ 活动流程:

    1、李春雷老师分享个人创作心路历程;

    2、李徽昭教授与李春雷老师互动交流;

    3、观众现场问答;

    4、作家现场签售、留影。

    图片
     预约咨询 
    联系人徐老师  025—52663662
    15651808397(微信同号)

    图片

      主讲嘉宾 

    图片

    李春雷,男,1968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县人,文学创作一级,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等38部,中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和《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等200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和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全国优秀短篇报告文学奖等。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图片

       学术主持  

    图片

    李徽昭,男,江苏泗洪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江苏“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博士后,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出版《审美的他者》(入选中国社科博士后文库)、《退隐的乡土与迷茫的现代性》《汉字书写与现当代作家手稿》等著作4部,在《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近8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获江苏省十六届社科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江苏文学评论奖等。

    图片



    END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133****4994
      收藏

      (2年前)

    • 微信用户
      报名

      (2年前)

    报名须知

    本活动由主办方委托【活动行】票务代理,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文学小善】提供,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报名。

    本活动由「活动行」为您开具发票,如需发票,请登录活动行APP提交申请,活动行将在活动结束后7日内为您开具电子发票并发送至您的邮箱。

    本活动支持退款,如需退款,请于活动开始时间的24小时之前提交申请,24小时内不接受退款。退款时,活动行将收取票价的10%作为退款服务手续费。

    如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沟通、协商解决,您也可联络活动行客服进行协助。

    针对虚假活动、内容侵权等行为,欢迎举报;一经核实,活动行有权进行账号管控或内容删除处理。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