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穿越音乐时空——明清古韵《明清古琴的历史回顾与经典赏析》
Hide
时间:2023年5月7日(周日)13:30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请于13:00至演奏厅入口签到)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5月6日12:00
古人有琴,名称"七弦",曾以会友,曾以抒情,曾以扬志。于"宫、商、角、徵、羽"之间,挑动人间之悲欢离合、宙宇之山河风云。
明万历·“清风徐来”仲尼式古琴
明清时期,古琴发展尤为兴盛,流派纷呈,这与明代繁荣的经济和满清帝王的爱好密不可分。加之印刷技术在明代的进步,大量琴歌和琴曲得以刊印流传,数量之多达到明以前之最。
明代古琴界的繁荣,具有不同演奏风格和艺术观点的琴派在演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有著名的浙派、虞山派、江派、闽派等。明琴人刘珠在《丝桐篇》中认为:“习闵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之所以浙派能取得如此青睐,因浙派文人崇尚“微”“妙”“圆”“通”,讲求古朴典雅、稳健怡淡、内涵丰富、生动而不流俗。其“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风格更适应时人的审美趣味,从而成为各大流派的领军。
《听琴图》轴,「明」陈洪绶绘,绫本设色,纵112.5厘米,横49.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古琴文化沿袭明代,并且让许多代表性的民间琴曲在宫廷中也得到传播。直到清朝末期,古琴渐渐没入拥挤人间,鲜少有持琴之人在那七弦之上,拨动三千多年的旷古之音。
5月7日,本期“180天穿越音乐时空”将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戴微教授带大家回顾明清古琴的历史,聆听明清时期古琴的灿烂音韵。当再次拨动琴弦,可否穿透城市喧嚣,遇上那听琴之人。
主讲人:戴微
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知联会理事,音乐学系副系主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主任,附中、上纽大NYUSH兼职古琴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音乐史、琴学的教研工作,并新开古琴音乐、古琴艺术史、琴律学等课。
戴微的琴箫合奏专辑《阳关三叠》流传于世,系与戴树红合作作品,收录曲目包括:《关山月》、《极乐吟》、《良宵引》、《平沙落雁》、《普安咒》、《秋风辞》、《阳关三叠》、《玉楼春晓》。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