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曾国藩
字伯涵,号涤生,湘乡县人。道光十八年中进士,由侍讲升兵、吏、礼、刑各部侍郎。
咸丰二年母丧丁忧,咸丰三年奉诏帮办湖南团练,建军衡州。咸丰四年出师东征,捷武昌,败湖口,僵持九江、困处南昌。
咸丰七年初丁父忧。咸丰八年援浙、援闽,三路援皖。咸丰十年署两江总督,荐左宗棠援浙,李鸿章援苏,曾国荃主攻江宁。
咸丰十一年陷安庆,督办东南军务,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同治三年攻陷天京,赐封一等侯爵,赏戴双眼花翎。
曾国藩
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岳麓书院,赶上“大比”,八月举行乡试,考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参加京城会试,经道光皇帝核准,确定全国各省共取中一百八十二名贡士;参加殿试,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岳麓书院
曾国藩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考上湘乡县学秀才,翌年就读于岳麓书院,师从书院山长欧阳厚均,同年中举人。民国初年的湖南,推崇和学习曾国藩成为一时的风气,毛泽东赞赏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并且潜心研读曾国藩文集。在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有如彼之完满乎?”
岳麓书院创建于宋代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坐落在岳麓山下,是湖湘文化的摇篮和发源地。
岳麓书院在办学历程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造就了一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如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蔡锷、陈天华、杨昌济等。岳麓书院能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优秀人才,原因在于它始终坚持“经世致用”之学。
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所撰写的《岳麓书院学规》
时常省问父母 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 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 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 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 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三起 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 参读古文诗赋
读书必须过笔 会课按刻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 疑误定要力争
朱张会讲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应主教岳麓的张栻邀请,理学家朱熹从福建崇安来到岳麓书院切磋学术,朱熹当时已经是一名有名望的学者,来参加听讲学的人很多,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开创了岳麓自由讲学的风气。
王阳明讲学岳麓书院
明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因触犯太监刘瑾而被谪贬贵州龙场,途经湖南,应邀到长沙讲学于岳麓书院。
分享嘉宾:曾景运
曾国藩系列演讲计划
家书奏稿
识人用人
安庆之战
天京之战
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
天津教案
办理洋务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拙诚书院】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