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新一期MoAE工作坊来袭
小伙伴们可以用模型构建梦想
以趣味点亮这个金秋九月
来MoAE博物馆
创造你心目中的理想校园吧
建筑(Architecture)最初起源于巢居时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建筑样式出现在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其中发现的干栏式建筑是人们由“巣居”时代逐步向聚落进行演变的印证。而此类建筑的出现也是由于人们为了适应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由此可见,在不同的自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中会产生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制。
干栏式建筑 - 河姆渡遗址
广义上指涉的建筑,不同于“房子”这类简单的居所功能,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并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变迁,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近代才出现了建筑设计这一精细化的学科门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日新月异。
于建筑师而言,简单的草图和概念式的构想已经无法具象化今天繁复的建筑实体,必须通过更为实在和客观全面的建筑模型把建筑语言形式,材料,美学设计,甚至空间结构等进行综合的呈现。今天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吞噬着村庄,城市森林不断扩充着天际线,本应带给人们安全感的建筑正如冰冷的钢筋混泥土,有着近乎陌生的疏离感。真正被人们所需要的建筑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那些被人们所需的建筑它能让使人和空间产生对话关系,并有着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使得人们和建筑更亲密无间。不仅如此,建筑还是抽象文化概念和具象物理实体的综合表达,人们能够可感可知,建筑亦能和周边环境共生与和谐。
模型制作是建筑设计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是建筑师对于建筑的概念式图景转变成微缩实体建筑的载体。模型本身所具有工艺性和复杂性具备丰富的艺术价值。建筑模型不仅可以让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建筑美感。通过对建筑的外形全面把握,模型制作也深度考验着制作者对于材料的运用和感受,对于空间的规划和布局,当然还包括几何学乃至于力学知识的学习应用。
孩子们在接触这类精细化的实践类活动时,不仅能够提升对于建筑美感的感受,还可以通过理性冷静的观察,让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合二为一,实现多维思考和训练。在把握建筑师设计心路历程的基础上,对建筑这类艺术门类语言也会有着更明晰的理解。
通过对建筑模型的学习和研究,孩子们能够带着几点疑问来思考我们当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呢?
我们将在本次工作坊中学习什么?
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发现感人的空间,分析模型和实物之间的关系,讨论怎么去实现这样的空间。
与老师一起讨论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并探讨每个小组被分配到的功能区块的相应形态。
我们会着手学习不同材料可以怎么被用来做出各个建筑部件,并试图用这些部件来达到一定的建筑性(architectonic)。
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被分配的区域上,设计制作这个部分的建筑。并通过协作的方式,最后将他们组装在一起。我们也将一起发现并分析各自的设计闪光点。
❶纸 ❷ 海绵 ❸ 马克笔 ❹ 吸管 ❺ 报纸 ❻ 其他日常材料
随处可见的日常材料都可以被用来制作本次建筑模型。孩子们会和老师一起,在已有的平面规划上,合作制作一所学校的实体模型。我们也将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这座建筑实体本身,学习西扎的建筑语言,从外部立面和内部空间,从美感和实用等合并应用到本次的实践制作中。
活动流程
1 .请于活动开始之前10分钟(13:50)到达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并在1楼前台签到集合
2 .14:00到达B1层中庭开始课程,老师将带领孩子们来分析建筑模型,全面分析学习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
3 .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参与设计构图到建筑模型。
4 .孩子们分别介绍各自带来材料以及自己的建筑模型构想。
5 .孩子们进行图纸绘制,进行建筑模型搭建。
ps:
1.因疫情防控需要,请各位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
2.为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未经老师同意,谢绝家长进入活动场地。
3.因博物馆参观不可带饮料、饮用水进入,如需带水、水壶,建议存放在博物馆门口的寄包柜中,或安检处置物架上(置物架仅存放使用,馆方不负责看管)。
9月11日(周六)14:00 就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一起来动手制作 一所理想的学校模型吧!走近西扎,感受建筑的魅力
本活动由主办方委托【活动行】票务代理,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提供,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报名。
本活动由「活动行」为您开具发票,如需发票,请登录活动行APP提交申请,活动行将在活动结束后7日内为您开具电子发票并发送至您的邮箱。
本活动支持退款,如需退款,请于活动开始时间的24小时之前提交申请,24小时内不接受退款。退款时,活动行将收取票价的10%作为退款服务手续费。
如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沟通、协商解决,您也可联络活动行客服进行协助。
针对虚假活动、内容侵权等行为,欢迎举报;一经核实,活动行有权进行账号管控或内容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