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嘉宾:蒋俭
活动时间:2022年12月10 日周六14:00
签到时间:2022年12月10日周六13:40
集合地点:武康大楼(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
人数:30
(名额有限,如无法前往请提前一天取消以把机会留给他人)
报名方式:活动免费,扫描二维码预约报名
友情提醒
· 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需实名制预约参加;
· 请于活动前20分钟到场,持有效证件签到领取耳机;
· 全程须佩戴口罩,如有发热、咳嗽、气促等谢绝参加;
· 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市场,成为全国文化人的集聚地,也进入上海电影业的大发展和急剧膨胀的时期。数不清的作家文人和学者,像著名作家巴金、郑振铎,学术名家顾颉刚、周谷城,评论家杜宣,诗人、出版家邵洵美等等……可以说,那时候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曾在上海留下过足迹,也使得上海在这一时期的文化极一时之盛。
法国摄影记者路易斯·菲利普·曼塞尔(1901-1986)
镜头下的电影拍摄现场
泰安路115弄,是美商德士古洋行与1948年建造的英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共三排八幢。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教授曾长期居住在本弄6号。早在1921年,周谷城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毕业回到长沙,在湖南省立一师范任英文教员期间,与同任一师附小主事的毛泽东结下了友谊。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两人政治地位相距甚远但仍交往深厚。周谷城著有《中国社会史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晚年一直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此居住期间,培养了“文革”后第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
每次见面,毛主席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我们又见面了。”
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收藏家、文学评论家郑振铎,在上海沦陷后隐姓埋名躲避日伪抓捕蛰居在武康路附近的高邮路5弄25号。其家正对面,就是大汉奸周佛海的豪宅——如今的湖南别墅。周家白天黑夜地烧菜,厨房冒出的大量油烟令其连窗也无法打开,只好在文章(后被收入《蛰居散记》)里抱怨。
郑振铎精心主编《儿童世界》 锐意革新《小说月报》 巴金手迹
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王元化,在1949年至1955年间于武康路100弄1号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岁月。他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曾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过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元化夫人张可是一位充满书卷气的大家闺秀,出生在苏州书香世家,祖父张一鹏曾担任蔡锷的秘书。天气好的时候,夫妇二人经常在宽大的阳台上摆上小圆桌相对而坐,通常王元化看他的契诃夫小说,张可研读莎士比亚著作。
王元化故居
文艺不分家,我们熟知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曾在武康路395号上影演员剧团工作多年,为全国观众带来艺术与美的享受。其住在武康路115号的密丹公寓期间,与居住在华山路699号枕流公寓的王文娟相恋,因双方都是演艺界公众人物,二人大多时候只能晚上在住所附近僻静的马路散散步,沿着武康路送来送去好似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十八相送”。1965年1月,他们抱着出生几个月的女儿住进武康大楼。客人进屋后,常被招待去落地大窗外的阳台吃点心、聊天,马路对面就能看见宋庆龄旧居绿树成林的风景……
孙道临与王文娟夫妇
可以说,千姿百态的上海,处处有故事。而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名人的身影。本次活动邀请《新民晚报》主任记者、《上海文学散步》著者蒋俭,从人文地理角度入手,带领读者跟随现代文艺名人的文化足迹,在当下行走与昔日文学世界的浸润中,在老照片、老地图、作品和故事的阅读及摄影中,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独特的现当代上海文学小史,进行一场穿街走巷的沉浸式文学散步。
《上海文学散步——48位现代文人与上海》
蒋俭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版
图片来自蒋俭和网络
漫步
路
线
武康大楼
武康路
兴国路
泰安路
武康路
复兴西路
高邮路
武康路/安福路口
关于
嘉
宾
蒋俭
主任记者,资深媒体人。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曾先后在《解放日报》《申江服务导报》工作,曾任《申江服务导报》首席编辑、专刊部主任,现供职于《新民晚报》报纸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