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
松江,古称华亭,是古代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上海之根”之美誉。松江史脉悠远,是上海古文化摇篮和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让我们穿越时空,体验松江史脉之灵动,共同见证松江这座文化古城的兴起和发展。
松江,唐代置县,元代升府。千百年来,在松江府衙之南,即今天松江二中大门“云间第一楼”的南面,形成了唐宋以来松江最繁华的闹市中心。这里,便是如今方塔园的所在。
方塔园建于松江府城隍庙的原址之上,是一个融传统造园手法于现代园林之中的成功典范,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建筑单体,都表现出极高的美学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松江府城最负盛名的人文景点——方塔园↓
方塔园位于松江中山东路235号,占地182亩,是一座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园内文物云集、人文荟萃,遍布宋、元、明、清时期的众多历史建筑,被誉为“上海露天博物馆”。
整个园景以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心,四周环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方塔园(由砖刻照壁、望仙桥、兰瑞堂、陈化成祠、天妃宫合并而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明代石像生和张氏宅前厅;文物保护点濯锦园五老峰、孙园“美女峰”、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碑和九莲庵如来幢,共计8处文保单位(点)。
园内还建有其昌廊、何陋轩、秋生亭、读锦鳞、铁笛舫、古堑道、养德轩等景观。一园之内,湖水曲绕、塔影波光、竹林幽雅、古树挺拔、花木葱郁,与古老文物建筑相映成趣,整个园林典雅、朴实、宁静、明洁,具有唐宋风韵和现代园林气息。
兴圣教寺塔位于方塔园的中心,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3),距今900多年,因该塔建在兴圣教寺中而得名。其塔身袭唐代砖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称为“方塔”。
园内砖刻照壁位于方塔旁,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原为松江府城隍庙门前的屏风墙,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之一。
兰瑞堂位于园内其昌廊西侧,明代建筑,风格简朴。位于中山西路包家桥东堍,堂内曾悬一“兰瑞堂”匾额,为清代书法家张祥河手笔,匾已毁。清初曾为娄县(松江)人朱椿任江西巡抚届满回归故里后购得宅第。
陈化成祠是松江府为纪念民族英雄陈化成而立的专祠。1999年底,祠堂按原样迁建于上海方塔园内, 2000年6月落成。陈化成祠现存祠殿两进,门厅为三间七架梁,檐下设有斗拱,斗拱之间雕有花卉图案的垫拱板。
上海天妃宫是现今上海地区唯一幸存的妈祖庙遗迹,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原是上海河南路桥北堍的天后宫大殿。天妃宫位于方塔园中心广场的东北隅,大殿俊秀,飞檐翼角,基座坦荡,气势恢宏。
择一闲日
走进冬天的广富林
遇见不一样的美
访古寻根,气象万千
丨大气磅礴丨
九重阊阖开天阙,万点星辰尽流光
丨白墙黛瓦丨
碧岭淡云菽稻翠,白墙青瓦古风浓
千年古镇,大美泗泾
千年古镇,四水会波
早在北宋时期,泗泾便形成了村落
名为“会波”,元代时改名为“泗泾”
是上海极富江南气韵的一座古镇
和上海周边一些比较知名的水乡相比,泗泾古镇没有喧嚣的酒吧,没有华丽的画舫,更没有林立的商铺和五彩的锦旆,甚至没什么游客,因而保留了更多的古朴与乡韵。
冬日里发白的天色和氤氲的水色融为一体,远远望去,桥面也变得影影绰绰。如果说夏日的泗泾古镇是一幅浓墨重彩的青绿山水,冬日的泗泾古镇则更像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没骨白描。
泗泾镇曾是松江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一个繁华的水乡集镇,孕育了著名史学家陶宗仪、明代书画家范允临、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申报》创始人史量才等一大批学者名人。泗泾下塘是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泗泾下塘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泗泾古镇位于松江区的东北部,从北宋形成村落算起,差不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镇在北宋最早叫会波村,南宋改名七间村。一直到元代中叶,因外波泾、通波泾、洞泾、张泾四条泾水汇集于此,才正式取名为“泗泾”。
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镇,被岁月浸染的一座座文物建筑,需要沉下心来慢看。已经修缮完成对外开放的宅院,遵循“文化活力古镇,静雅魅力水乡”的定位,引进入驻的项目也是以“文化为主”,让游客可看可参与,透露着文人雅风,随意进入一家,就可以逗留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