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孟建民《人与建筑的异化》新著发布会 暨「未来学社」读书会第七期

2023年10月29日 15:00 ~ 2023年10月29日 17:0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人与建筑的异化》

    作者:孟建民、刘杨洋、李晓宇


    图片
    △ 摄影:有方




     新书分享: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致辞嘉宾:
    咸大庆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研讨嘉宾:

    按姓名音序排列


    丁宁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常务副院长兼特种机器人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


    范悦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沈少民

    艺术家、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主任


    汤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吴岩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


    吴雁江

    V-studio联合创始人、深圳市声光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朱涛

    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香港大学中国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朱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研讨会主持:


    张宇星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活动主持:


    赵磊

    有方创始合伙人


    图片


    15:00—15:05

    开场

    赵磊



    15:05—15:10

    出版社代表致辞

    咸大庆



    15:1015:40

    《人与建筑的异化》新书分享

    孟建民



    15:40—16:20

    研讨一
    未来:建筑学的迷思

    主持:张宇星

    嘉宾:范悦、孟建民、汤桦、朱荣远、朱涛

    *嘉宾研讨结束后,将设现场观众提问互动环节



    16:20—17:00

    研讨二
    未来:艺术抵抗异化

    主持:张宇星

    嘉宾:丁宁、孟建民、沈少民、吴岩、吴雁江

    *嘉宾研讨结束后,设现场观众提问互动环节



    17:0017:05

    结语

    赵磊

    图片


    本场活动将于有方线下举行,地点:深圳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B3栋东侧502,有方。诚挚邀请深圳的建筑设计师、学生,以及建筑、科技文化爱好者现场参与。

    线下活动免费,但需报名,凭报名凭证,14:30开始入场。

    现场设有观众问答环节。参与提问的现场观众,将获赠《人与建筑的异化》作者团队签名版一本。


    图片

    图片

    △ 摄影:有方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讲座报名页面。进入后点击右下角“立即报名”,填写报名信息,报名成功即可获得二维码电子凭证。请截图留存以便入场。



    图片


    技术不断迭代,

    建筑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中,“预测未来”这件事更像是一种徒劳。一方面对未知的探究会伴随着知识信息的累积,而已知的增长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未知未来。另一方面,一但变幻莫测的未知变成了笃定要到来的现实,就难免会招致对其有意的改变力量出现,从而对未来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如此说来未来就好像地上身影,看似总在前方不远处却又永远无法真正触及。


    △ 摄影:有方

    那么为什么要对未来抱以如此热情?

    未来议题之于当下最为欣喜的鼓舞在于机遇,我们又一次有机会可以摆脱过去的桎梏,有机会去往前人未曾设想或者力有不逮的方向。尽管在一些人看来,面对未知的思虑不免会落入劳而无功的妄想,思虑万千的场景终究也未必在预言的时刻发生。但殊不知多少当下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都是源自不久的过去,那些被认为不切实际的妄想和深信不疑的行动。若失去畅想的勇气和实现的魄力,人类社会或许将迎来真正的历史终结。

    △ 摄影:有方


    未来议题之于现在最大的隐忧在于颠覆,当一些即将到来的场景威胁到我们当下的信仰,我们又将如何自处。在人类几百万年攀升的过程中,技术既给予人类馈赠,又让人类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利弊同在的产物。越是锋利的刀刃越需要坚韧的刀鞘与之相配。因此,技术的产生与普及需要人文的反思,技术的应用更需要匹配完善的机制,需要在社会层面建立与之相配的制度、规范、伦理乃至深层的社会结构。

    △ 摄影:有方


    因此,本书尝试以“异化”作为关键词,系统性地描绘一幅我们眼中未来技术条件下人与建筑的交互场景,这其中有肯定、有猜测,有延续、有颠覆,有解答、有疑问,希望能够传递一种积极主动的未来观念,以乐观的立场引导当下的工作以塑造积极的未来,避免单一维度、安于眼下、慑于问题、回避机遇的被动心态。

    此外,本书还希望分享一种带有未来视野的专业观念,未来建筑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对当前梁柱墙与声光热的有限关注,应当涵盖虚拟与实体多重维度的泛化学科视域,就如同生物学研究不能只看显微镜内的视野,还有更为辽阔的草原。

    △ 摄影:有方


     本书作者简介: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刘杨洋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建筑学学士,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


    李晓宇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原设计研究中心,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助理教授。美国雪城大学建筑学硕士,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员。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白皮
      报名

      (2年前)

    • QINGHAN
      报名

      (2年前)

    • 占声然℡₁₈₀₅₉₃₇₇₇₇₇
      报名

      (2年前)

    • 徐鹏
      报名

      (2年前)

    • 半碗粥小姐????
      报名

      (2年前)

    • 夏日漱石
      报名

      (2年前)

    报名须知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有方空间】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 Melody 2年前 0

      孟老师的新书看点很多,来现场支持孟、沈老师二位老师!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