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

成长对话一对一

Tue, 31 Oct 2023 08:00:00 GMT+08 ~ Wed, 29 Nov 2023 05:30:00 GMT+08
Limited 100
(Xian Shang Huo Dong)
科学家陪伴成长计划

Hide

Event Price
    Please select the order price

    第三方登录:

    More Details

    Event DetailsHide...

    初心

    用自己走过的路,给后来人一些帮助


    擅长领域:

    文史哲、心理等领域的交流

    创业,就业,人生成长


    本人经历:

    大学期间阅读大量互联网相关书籍,毕业后即转行做互联网,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2年时间从产品助理成长到产品总监

    后创业从事职业教育、心理咨询服务,21年因多种原因关闭

    目前为二次创业中

    经历过两次认知重构



    在生活上,人的很多烦恼,其实都是源于不切实际的欲望产生的,很多人的价值观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形成的,并不是建立在自己的情况之上形成的与现实自洽的逻辑,想要而得不到,就会产生烦恼,焦虑,甚至是抱怨,比如,抱怨自己的成长环境,怪自己钱不够多等等,本质上都是如此。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实事求是的去看待生活。

    如果能做到实事求是,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面对生活,我们知道,没有不变的事情,事物的规律就是如此,我们应该体验过程中的变化。一些人认为自己看到了终局,就不敢开始,这是一种错误,终局不在于看到,而在于实践的过程中去把握。

    不再什么都想得到,每个阶段都要抓住主要矛盾,所谓的断舍离,就是把事情简单化,抓住主要矛盾,放开次要矛盾,允许生活的变数存在,变数即生活的色彩。

    不再和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现实条件,只要过好当下的自己,那就是是最好的,而不是比别人好,别被人强,比别人漂亮等等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幻想。

    实事求是破除虚妄的不二法门,做到实事求是,才能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执念、欲望,才能真正的做到做自己。


    实事求是:对于工作而言:

    工作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一环,更不是一个可以凭空想象就能解决的事情。掌握市场的客观规律,才能生产出用户需要的产品,掌握住主要矛盾,工作难题才能迎刃而解。而对于公司不切实际的要求就更是荒唐。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客观条件,做同一件事也是有差异的,你不能把另一个公司的经验照搬过来,那是离谱的。大公司做事方法是基于大公司的客观生存环境和资源决定的,小公司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只有死路一条,因为脱离实际。


    部分观点:

    1、实践第一:一旦开始实践,所有的玄论都可以不攻自破。对于理论派来说,对事物规律进行层层的抽象和升维才能彰显出自己的高明。然而对于实践者来说,最高级的思维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强势文化,没有救世主;

    3、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的每一天,定义人生意义本身就是虚妄,人生的意义只有盖棺方能定论。所以,活着就好,过好每一天,意义在未来。

    4、 分别心是烦恼的根源;脱离实际的自我条件要求都是虚妄。

    5、 中医辩证论治的思想源于道家思想,但是又对道家思想进行了变革,强调了实事求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性,从而异化于道家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思想。辩证论治思想总结起来四个特点:1)实事求是,分析和收集病史,病人资料,不见病人把脉不妄下结论,是对客观存在的重视。2)辩,以八纲为体系,充分运用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原则对病情、病理、病因进行分析,表里、虚实、寒热、正邪等辩证体系也充分说明事物发展中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与矛盾。3)证的阶段性和发展性,不同阶段不同的证不同,主要应对方面也不同,因此对应的方案也不同,强调了事物是不断运动的发展规律。4)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强调了个体的特殊性和不唯经验的特点。

    6、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实操中,这点非常重要,很多人做事,总是追求完美,什么都想顾到,都想到,那是不可能的,结果必然是将事情复杂化,不可处理。抓住主要矛盾,对解决问题,推动事情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无论工作还是创业都是如此。我曾经经常给人说一句话:如果你做一个决定,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理由,说明你就还没有想清楚,也是这个道理,还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7、 你想要什么,首先要学会放弃。放弃才是投入的成本。

    8、 理论如何应用到实践?——做对策性思考而非哲学性思考;哲学也是一种工具,一种认识事物的工具。这里我要批判一下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最大的弊病就是针对问题和现象,做哲学性思考较多,但做对策性思考比较乏力。何为哲学性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将对事物的认识上升到哲学思考(抽象化、模型化),但却没有从哲学思考落实到具体方法的一种思考阶段和思考状态。一般有两种存在形态:一是对问题的终极总结回归到修心养性,如心态调节、心理安慰、心里妥协、心理逃避等等;二是认知纯粹化,基于哲学认识构建的完美模型,映射到现实则是对事情的种种不满和挑剔。这两种都是哲学性思考的结果,归其原因则是对问题的无力感,缺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方法。何为对策性思考?即针对问题和现象,以寻求解决方法和解决路径为目的的思考,最终构建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桥梁。

    9、 “看了很多书,但是都没用上”这是很多人的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在读书过程中,仅仅做了哲学性思考,而缺少对对策性思考。思考了为什么,却没有思考该怎么用。

    10、 哲学从来就不是无用之学,在实践者那里,哲学也是一种工具,一种认识事物的工具。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哲学所起的作用就是将事物的感性认识进行抽象化、模型化,理论化。这仅仅是一个中间环节(是知识化、理论化的过程),之后,还需要根据理论化后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实践。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然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还根据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做出具体的对策。解决问题是实践者的唯一目标。



    Event Tags

    Recently Participation

    Perhaps you'd be interested in

    Question

    All Questions

    Haven't posted any questions yet, grab a sofa!

    WeChat Scan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