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历史的写作怎样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这是历史学家王笛一直探索的问题。这不仅是研究取向的改变,而且是史学观的转化。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和《消失的古城(增订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4年四五月份出版的王笛的新书。这两本书,以城市日常生活为中心,展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作者发出了“日常就是生活的真谛”“日常就是最宏大的叙事”这样发人深省的声音。
王笛把他为民众写史的史观,融汇在他的历史重构和叙事之中,提出让历史上和今天的普通人的历史和贡献被记录、被看到、被承认。只有日常和我们密切相关,我们注重日常,就是注重我们的文化,注重我们的生活方式,告诉世界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实际上也在谱写城市新的日常史诗。所谓的史诗不一定就是大事件,不一定就是大叙事,而经常就是我们身边的真真切切的生活。一个小空间,一个小家庭,一个普通人,集合在一起,就是无限的空间,就是千千万万的人,就是日常的史诗。
晚清民国时的成都,城市民众有哪些日常的活动?研究日常,去哪里寻找材料?从成都的街头出发,怎样把研究成都和全球联系起来?城市历史写作,怎样面向大众?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两本书里找到答案。同时,怎样能创造出有足够的吸引力的公共空间,让我们走出房间、走出虚拟的网络空间、回到真实的世界?需要打造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共空间,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在建设现代城市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让人们能走出家门,进入到公共空间,参与公共生活。
本次新书分享会,是王笛教授这两本新书系列活动的第一场。
活动嘉宾
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
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走进中国城市内部》、《历史的微声》、《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文版和英文版)、《茶馆》(两卷本,中文版和英文版)、《袍哥》(中文版和英文版),著有历史非虚构作品《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碌碌有为》。
其作品2005和2019年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历史学会(UHA)最佳著作奖,并获首届吕梁文学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亚洲周刊》“2022年全球华人十大好书”等奖项。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
学术代表作有《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黑毡上的北魏皇帝》《王化与山险》,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学术随笔《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历史非虚构作品《漫长的余生》。
刘苏里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曾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自1993年起主理万圣书园。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享有良好口碑。 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持续提供优质文化内容,打造了自己的文化品牌。线上直播账号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平台账号、“光明网”“央视频”“北京时间”等,线下联合北京图书大厦、pageone等实体书店,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红楼公共藏书楼等文旅单位合作,时刻肩负“文学出版国家队”的使命,充分发挥人文雄厚文化资源。邀请莫言、刘震云、梁晓声、毕飞宇等知名作家,以及贾樟柯、濮存昕、戴锦华、梁永安等明星学者,持续输出高品质内容,助力全民阅读,弘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