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Exhibition Preview
追痕·博伊斯 Tracing Beuys
◂ Swipe to English version ▸
展览前言
Foreword
很少有艺术家像约瑟夫·博伊斯(1921–1986)那样,将理论与实践、传记与作品、美学与职责、思考与行动、哲学艺术实践与社会活动,真正彻底且一以贯之地融入生活。因此,博伊斯和他多样、神秘并具有挑衅性的作品并不是艺术史领域专属的研究对象,而是要用跨学科的思维来理解。博伊斯作品的核心和根基是“扩展的艺术概念”,即围绕人类学和社会领域扩展的艺术实践,其艺术生产力转化为创造力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约瑟夫·博伊斯作品选
Artworks by Joseph Beuys
倪卫华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生产力和创造力,具有实验精神和社会关注的艺术家。从2018年至今,倪卫华的 “追痕”系列已经从架上绘画,到一个人的户外实验,再到由他带领的的群体行为,最后到他不在场的异地创作,在9个城市/乡村完成了255场活动,共有1000多人次参加。
倪卫华
NI Weihua
“追痕博伊斯”在有着400年历史的宗祠的古砖墙上用水代替墨进行追痕,古砖的吸水力强,水干得很快,隐隐约约的水迹像是淡淡的墨痕,记录着时间的消逝,记忆的开始,既有禅宗一般的东方意境,又有西方的虚无叙事,影像持存。
胡氏宗祠 · 往来空间
Hu's Ancestral Hall · InterCulture Space
我们还策划了“全球追痕快闪”,同时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多伦多、洛杉矶、伦敦、米兰、塔斯马尼亚、鹿特丹、基辅、拉普拉塔等地发生。
过往“追痕”现场
Past "Tracing" Sites
今年是博伊斯诞辰100周年纪念,图文展“约瑟夫·博伊斯和卡塞尔文献展”与“追痕博伊斯”不仅仅是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致敬,也是继承他的挑战艺术体制、打破思维定势、关注环境和社会的传统。“追痕”让墙不再是障碍和阻隔,而是连接的纽带和交流的媒介,成为“艺术介入社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
◂ Swipe to English version ▸
艺术家
Artists
约瑟夫·博伊斯
Joseph Beuys
约瑟夫·博伊斯(1921-1986)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的艺术家之一、他也是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其作品和艺术理念影响了后世无数人。他的创作涉猎广泛,横跨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等领域,彻底打破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藩篱。博伊斯强调对社会和文化介入,鼓励大家参与到日常的社会行动之中。他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认为人只要倾听直觉,发掘自身的天赋,就能成为艺术家。博伊斯还引入“社会雕塑”的概念,认为艺术作品能介入、甚至改造社会,这在某种程度上重装了当代艺术系统。“7000棵橡树”是他成功践行他理念的标志之一,他用实际行动来该改善地区的生存环境,这些橡树永远地留在了卡塞尔,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塑造着这座城市。
◂ Swipe to English version ▸
倪卫华
NI Weihua
倪卫华,1962年生。是一位具有实验精神和关注社会的艺术家,他自1990年代初创作《连续扩散事态一红盒、招贴》大型系列行为作品起,就引起了艺术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其早期作品通过与社会生活语境构成嵌入式的“互文性”,对现代工业化社会进行了一种机智的诘难与反讽。1990年代中期,他以《美术:词语物的合法化在场》等关于艺术边界问题讨论的系列装置和其后与王家浩合作的《线性城市》概念作品,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注入了创新元素,成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1998年起,他又通过影像创作,以独特的视角聚焦公共领域"关键词"和"风景墙”,以实现他“跨文化"艺术实验的创作转型。2018年起,又以系列作品《追痕》聚焦并探讨社会景观和时代痛点,成为“艺术介入社会”的又一引人注目的案例。作品曾参加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马拉喀什双年展、中国艺术在巴西、丹麦国家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戛纳AVIFF艺术电影节等几十项国内外重要展览,并在上海、北京、洛杉矶等地举办个展。
▴ Swipe up to read ▴
策展人
Curators
克劳斯·西本哈尔
Klaus Siebenhaar
哲学博士,柏林自由大学文化和媒体管理教授和德国文学教授;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特聘教授。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她担任助教一职,同时是文化机构和出版社的剧作家、策展人、编辑和记者,如柏林美术学院、卡塞尔及乌尔斯坦国家剧院。1991年,他成为文化和媒体管理研究院的教授和创始人。从1990至2001年,西本哈尔教授是德国剧院名录的成员,从2001年到2006年担任柏林犹太博物馆的营销与开发总监。
在与范迪安教授(中国美术馆)和余丁教授(中央美院)的合作下,西本哈尔教授于2009年为新一代领导者创立了文化管理项目KUMA,并策划了《2012年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之后的中国公共艺术》(与范迪安和于丁合作)、2015年中国美术馆的科勒惠支(Käthe Kollwitz)展览,以及2017年中央美院美术馆的《纪录片的神话》等几大展览,凸显了西本哈尔教授与中国的深厚联系。
西本哈尔教授出版了多本关于艺术管理、文化研究、戏剧、文学和媒体的书籍和论文。
▴ Swipe up to read ▴
推荐阅读
Related Articles
快闪招募 · 追痕博伊斯:“全球追痕快闪”活动
快闪招募 · 追痕博伊斯:如何“以水追痕”?
编辑 | 猫
排版 | Lilian
翻译 | Alysha
图源:除标明外皆由艺术家惠允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往来文化 InterCulture】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