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去写生” x 城市行走活动 笔下生烟:涂绘殷湾渔火
收起
号外号外!
超人气殷湾行走项目
限时返场
回归啦——!
由“MoAE城市行走项目2#‘从殷湾到莫枝:小渔村中的大历史’”博物馆展览部研究人员原班人马倾情打造的殷湾PLUS版——“MoAE城市行走 x 亲子工作坊招募|路上观察学:殷湾速写”即将于5月3日下午活力上线! 这是城市行走项目与亲子工作坊展开的第二次联动,即MoAE城市行走第五回——路上观察学:殷湾速写。 本次活动,我们将再次带领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前往与MoAE隔湖相望的近邻殷湾村,以全新的“路上观察学”的角度对殷湾进行更加细致的解读,观察在城市之外,乡村小路上的日常景观,在老师讲解殷湾历史、建筑以及风土文化的同时边走边看,并在老师们的引导下,用一种“路上观察学”的方式描绘出你眼中的殷湾。 路上观察学示例之《商店门槛的观察》 详细行走路线 殷湾村⼊⼝(起点)→⽂化礼堂→孙⽒宗祠→⾛马楼→殷湾渔⽕→通德⾥→⼆⼗四间房→七姓⻔→⽯⿎⻔→郑⼤房→新民桥→晒台→湖堤遗址→钱湖精舍→节孝祠→项⽒宗祠(终点) · 路上观察学 · 要解释“路上观察学”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概念——“考现学”。“考现学”与考古学相对而生,故名思义,就是考据、考察现代生活本身。它最早是日本建筑学家、民俗学家今和次郎(1888-1973)提出来的。 考现学采集手稿 1927年,基于此前对东京银座地区风俗时尚的考察,他将英文单词“modern”和“olog”重新组词为“Modernology”,是为“考现学”。 今和次郎 考现学采集讲义 在此基础上,艺术家赤濑川原平在1970年代发起的“路上观察学”,呼唤大家在日常生活走边边看,边看边做,在庸常之中发现艺术,参与的知名人士还有建筑师藤森照信和漫画家、民俗学者杉浦日向子等人。 考现学采集手稿 实际上,“考现学”和“路上观察学”是城市行走(City Walk)的一个重要起源。 “图绘老外滩”行走项目中小朋友观察的江北天主教堂 · 殷湾 · 宋朝时的殷湾村原本是应氏故址,但在写邑志时,把“应”写作“殷”,旧谱多写“殷”字,是以流传至今,形成如今的“殷湾”。 殷家湾以宗祠形成团块,有着孙氏宗祠、郑氏宗祠以及项氏宗祠等,同姓住宅围绕宗祠排列,十几个团块即构成一个血缘聚落。血缘与宗法是殷家湾的重要骨骼构成。 殷湾实景 殷湾古村建筑群中,有弄堂30余条。它们是由弄、房、里、殿、门等单元组成。 弄堂的名称,有姓氏为名的,如陈家弄、张家弄、盛家弄、孙一房、郑三房、七姓门等;有数字为称呼的,如六一房、念二房、三八房、二十四间等。如新老二十四间,是殷湾村颇有名气的建筑,一处在东村,一处在西村,由二十四间房屋组成,皆为大户。其结构为两个墙门,进门有一个较大的天井,四周是二层建筑。 殷湾实景 一个家族集聚而居,体现了中华民族二十四孝的儒家文化理念。还有石鼓门,弄堂口遗有数对精致的石鼓和石凳,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殷湾实景 · 路上观察 · “路上观察”与写生相似,内涵却更丰富。 本次路上观察行走活动不需要细腻入微的刻画与描摹,我们希望各位参与者能在行走的同时,抓住日常生活罅隙中的景观,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其特征,并附以文字说明——可以是景观本身的难以描绘的特点,也可以是老师讲述的只言片语,甚至是脑海中浮现的任何乍现的灵感。 路上观察范例 活动现场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多组主题,参与者任意选取喜欢的主题进行“路上观察”,在工作坊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一本图文并茂、脉络清晰而内容丰富的“殷湾速写”。 我们行走的理由 “小街小巷可以把我们带到过去……即使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那些遗留的物质文明仍诉说着过去。但他们正在我们的眼前消失,虽然十分缓慢,但永远不再是原来的面貌。”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与宁波市内的文化遗存不同的是,诸如殷湾村这样的城市“边缘地带”在今日文物保护事业中的地位是尴尬的,其历史遗存的状态可谓不容乐观。 本次行走活动希望能在与大家一同回望殷湾村曾经辉煌的历史之外,也希望借此唤起大家对这些不起眼的“小地方”的关注。 在看惯了宏大叙事下的文化奇观之外,让我们瞧一瞧这些哺育着我们城市生活的乡村,用画笔记录下那些正在消逝的文化景观,从而在这过程中激起对于家园和故土的热爱。 · 往期回顾 · 活动回顾|MoAE城市行走项目 | 1# 徒步丈量古今:从天一阁出发 MoAE城市行走回顾 | 徒步丈量古今2#:小渔村中的大历史 活动回顾|MoAE城市行走项目3# 宁波三江漫步:从灵桥门到永丰门 活动回顾 | MoAE城市行走 x 亲子工作坊:路上观察学——图绘老外滩 本次活动中每位参与者都将获得MoAE提供的: ① 素描本 x 1 ② 铅笔橡皮 x 1 ③ 拍立得照片 x 1 *您也可以根据需求自带水彩笔或彩铅。 集合地点 殷湾村入口 殷湾村入口 可导航至殷湾村-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