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艺境 | 有嘢听—荔湾寻声记演出预告
Hide
活动背景
荔湾是广州的文化原乡,也是粤港澳三地乃至整个大湾区共享的文化共同体。“荔湾艺境”邀请不同媒介的艺术家参与创作,从荔湾所代表的传统和当代的价值交融出发,挖掘和展现荔湾于传统当中蕴含的活力,特别强调走入社区和公众参与。
寻找城市活力之源
荔湾是广府文化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起始地,也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拥有全市超半数的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88处,非遗项目43个。作为广州历史文化最悠久的老城区,荔湾是名副其实的城市记忆博物馆,这些记忆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乡愁记忆。
荔湾所代表的岭南文化传统积淀,从来都不是封闭和僵化的。它如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在漫长的孕育和形成过程中,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一切可能性。荔湾的“传统”是一个流动的状态,这造就了它曾经的风云际会和时代弄潮,也同样在塑造荔湾今天的城市活力。换言之,想象力和未来性,构成了荔湾城市活力的两翼。
用声音观照城市
如何激发和释放城市活力?文化和艺术是最柔软又最强大的催化剂。“荔湾艺境” 是一个着眼于展现荔湾传统和当代价值交融的艺术项目,希望在城区原有传统上叠加文化的新生,继而产生全新的理解和创造,源源不断的活力即因此而来。
“有嘢听-荔湾寻声记”作为2021年“荔湾艺境”的艺术项目之一,邀请当代艺术家和实验音乐人沈丕基参加创作。用声音观照城市,把城市的声音融入作品,一直是沈丕基的创作主题。
在一个月左右的多次驻地工作中,艺术家对荔湾进行了持续的走访和发现:泮塘五约、恩宁路、永庆坊、龙津路、荔湾湖公园、宝源路……沈丕基收集了公园、古建、街巷、菜市场、非遗手工艺制作、老字号餐厅的在场原声。若想领略荔湾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原汁原味的本地文化,“声音”无疑是一条无形而强烈的线索。
理解沈丕基创作的实验性,则离不开声音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对荔湾而言,最有代表性的音乐无疑是粤剧。2009年,经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荔湾区和粤剧艺术的渊源甚深——西关是近代粤剧行业的大本营,汇集和涌现了最多的粤剧名伶;荔湾拥有享“粤剧祖庭”之称的八和会馆,具有典型岭南园林风格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更是在当下集中承载了粤剧的保护和传承功能。目前遍布在整个广州有上千家粤剧私伙局,粤剧早已是老广州人乃至很多90后不可分割的生活的一部分。
为此,沈丕基特别邀请了年轻的粤剧音乐演奏家朱俊杰、梁倩瑩,粤剧演员钟雄威、李晓琪等人共同参与现场表演,将粤剧乐器之“音”的魅力在合作中充分展现。
寻声、得音、和乐
在“有嘢听-荔湾寻声记”最终的现场实验音乐表演中,沈丕基结合前期的在地声音采样、与粤剧艺术家的交流碰撞,构思了以“寻声”、“得音”、“和乐”三个篇章来组成这场实验性演出的结构,形成“三起三伏”的观念形式。
♪ 第一篇章♫
寻声
一阵粤剧锣鼓的开场,
接着从收集来的“声”出发,
现场利用电子效果与混音技术,
带出一个大家熟悉的
本地生活背景声场。
♪ 第二篇章♫
得音
中间结合传统古琴的音色衔接,
转到以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具
与粤剧锣鼓等打击乐的对话场面,
体现乐器本身之“音”。
♪ 第三篇章♫
和乐
最后回归到传统粤剧的演唱,
保留粤剧曲目片段的传统演绎,
突出“乐”的和谐。
这场表演选址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的露天戏台广福台,亦充分体现了粤剧传统的观看习惯。粤剧艺术与岭南园林有着极深的渊源,历史上西关私家园林中的戏台就是粤剧表演的载体,比如曾经荔湾湖边的海山仙馆就在园中湖上设有戏台。 在古典戏台上演一场现代实验音乐,也是对“老城市新活力”的一种别样解读。
从驻地创作到现场表演,策划人亦邀请纪录片团队跟随艺术家拍摄了一部关于声音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可能会通过声音,唤醒所有你对传统和日常的共鸣与回想。
艺术家
沈丕基
艺术家、演奏家、策展人
1971年出生于福建闽南,199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漆画系,1993年生活创作于深圳至今。1995年“黑洞”摇滚乐队成员,1997年组建地下乐队“向日葵”为主唱兼吉他手,乐队录入《中国摇滚手册》。2000年后转入声音与视觉的实践与研究,作品涉及声音、装置、影像、行为、绘画、诗歌等形式。近年来的作品展现了不少沉浸式影像视觉声音现场,意在表达现代都市与山野之间、现实事物与魔幻梦境、真实和虚空的游离状态。沈丕基尝试把古曲解构,利用电音与新媒体技术,重构出全新的古人意境声光现场。另一方面,又把现实生活过程中的电子硬件转换成视觉作品。同时也把兴趣放在了研究物理性发声装置上,从中国道家的自然性理解出发,有趣地构建着个人的立体多维度空间。
粤剧音乐演奏家
朱俊杰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星海音乐学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粤剧锣鼓讲师”、番禺罗边小学粤剧锣鼓讲师、荔湾区曲艺家协会会员、广州海珠民族乐团击乐员、番禺区曲艺家协会击乐指导。师从广州粤剧院王坤明先生,后师承市级非遗传承人(粤剧)、粤剧燊派(陈燊)鼓艺传人、国家一级演奏员欧阳靖先生,粤剧击乐名宿、粤剧燊派鼓艺传人陈焯荣教授,京剧白派鼓艺传人、上海戏曲学院国家一级演奏员钱镇威教授。期间还得到著名粤剧击乐演奏家、广东粤剧学校苏学成教授悉心指导。
梁倩瑩
梁倩瑩,毕业于中山大学,为番禺区曲艺家协会演奏员、南沙区曲艺家协会会员、恩寧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星海音乐学院粤剧传承基地音乐讲师。师承粤乐名家潘伟儒先生,执教星海音乐学院粤剧音乐选修课、粤剧音乐基地课。精通高胡、二胡、椰胡、唢呐、喉管、短筒、杨琴、笛子、小阮、中阮、古筝等粤剧乐器,有戏行“万金油”之称。长期担任广州大中型粤剧、粤曲演出的音乐伴奏员,得到行内外一致好评。
粤剧演员
钟雄威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方向研究生,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剧评团成员、中国粤剧网信息评论员、广州市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会员、銮舆堂成员、阳江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星海音乐学院粤剧传承基地曲社成员。参与2018年岭南戏曲频道中秋晚会录制、广州图书馆遇见戏剧系列演出折子戏《帝女花之香夭》等。
李晓琪
毕业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2018-2019学年任广州大学曲艺社社长。星海音乐学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成员、荔湾区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山市曲艺家协会会员。2019年参加中央卫视戏曲频道CCTV11《一鸣惊人》栏目录制与岭南戏曲频道《高手在民间》、《锦绣梨园庆中秋“传承”专场晚会》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