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啼时夏方至 ——《鸟鸣时节》品读分享会丨思南经典诵读会预告
Hide
06/04 杜鹃啼时夏方至 ——《鸟鸣时节》品读分享会 思南经典诵读会第149期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是一本扫码可听鸟鸣的宅家观鸟指南。它按照一年12个月份排序,用优雅、灵动的笔触介绍了与四季关系密切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鸟儿也分布在中国),并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书作者布雷特·韦斯特伍德、斯蒂芬·莫斯是英国知名博物作家、BBC自然史节目制作人,他们秉承了英国深厚的博物实践和鸟类观察传统,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每种鸟类的外形、鸣声与生活史,以饱含诗意的文字记录城市与乡村环境的变迁,对鸟类名称的来历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更是如数家珍,每个篇章都是凝练而优美的散文。 《鸟鸣时节》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描书中二维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6月4日晚7点,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部长王西敏将做客思南书局,带你翻开书,聆听夏日鸟鸣。 时间:2021年6月4日19:00-21:00 地点:思南书局 嘉宾:王西敏 嘉宾简介 王西敏,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部长,正高级工程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蒂芬角校区(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s Point)环境教育及解说硕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学传播与培训部部长、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自然教育总监等职。致力于推动自然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林间最后的小孩》《生命的进化》译者,著有《雨林飞羽-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鸟类》《神奇的植物王国》。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网络)的发起人和理事。先后获得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科技馆发展奖“辅导奖”、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植物园教育奖、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诵读篇章:
【一】6月·引子
6月是一个丰饶的时节,随着白昼变长、日照增加,野生动植物活跃起来。刹那间仿佛一切都开始绽放了。这时,大部分候鸟已经到达英国,有的都孵出了今年第一窝雏鸟。有些雏鸟甚至已经长好了羽毛。到了6月末,小燕子会绕着马厩和农场进行生命中的第一次试飞,而它们的父母已经在计划着组建下一个家庭,但配偶就不一定是原来的了。
在我们的花园里,欧乌鸫(dōng)亚成鸟裹着一身棕色和褐色的斑纹,突然开始练习鸣唱,成群新生的青山雀和大山雀也第一次从它们的洞巢里钻了出来。这些未成年的幼鸟无论是否离巢,都需要大量喂食,因此6月对于它们不胜其烦的父母来说又是最繁忙的月份。亲鸟必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喂养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
6月的清晨,尽管鸟类大合唱没有5月那么响亮,但是仍然有特别的曲目值得一听。为数不多的沼泽区白杨林里,金黄鹂在摇曳的树叶间发出带有热带风情的哨音。在这个月,任何一片落叶林中都有可能出现这种迁徙的黄色精灵。如果不在黄昏时分探寻一片石南林,那么6月一定是不完整的。因为在这里,你能发现欧夜鹰像外星登陆艇一样发出奇怪的嚓嚓声。甚至在开阔的农场上也上演着6月的曲目,高耸的玉米秆上空飘荡着鹌鹑的歌声“喂——马——栗”,连续不断,行云流水。
篱笆边的接骨木和犬蔷薇尽情绽放,池塘、小溪上空的蜻蜓和豆娘盘旋觅食,自然界所有的景象和声音都在告诉人们:盛夏来临。可是仲夏节刚过,第一批南下的白腰草鹬(yù)和林鹬便从遥远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飞来。看到它们没什么好惊讶的,这些早早就踏上迁徙旅程的鸟儿也许没在繁殖季里找到配偶。它们不会继续在北方繁殖地浪费时间,而是提早前往越冬地。凤头麦鸡在砾石坑上空懒洋洋地扇动翅膀,它们刚刚在不远处哺育了这一年的后代,现在准备离开它们的繁殖地。对于这些迁徙的鸟类来说,秋天已经开始了。
【二】新疆歌鸲
新疆歌鸲(qú)跟很多深藏不露的美声歌唱家一样,看起来相貌平平。它是一种羽色相当单调的黄褐色小鸟,红褐色的尾巴时常上翘,与身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我们不难看出——或者说听出——新疆歌鸲为何能启发这么多的文学和音乐作品,并承载这么多的象征意义。这是济慈笔下的“不死鸟”,也是约瑟夫·沃顿笔下的“夜晚的女歌者”。它们还一度被认为是在将自己的身体刺入荆棘后才发出鸣唱,依据浪漫主义的解读,那是一种经受痛苦之后才能发出的至美。它们代表着爱和期望,也代表着神秘。即便新疆歌鸲用最大的音量歌唱,以歌声划破午夜的沉寂,就像安静的图书馆里来了交响乐团那样响亮,也很少有其他鸣禽会像它们这样难以直接观察。
不仅如此,新疆歌鸲还会像歌剧里的首席女伶那样,总是吊足观众的胃口,再安排那姗姗来迟的出场。它们在4月的后半程才来到英国,这时你如果足够幸运,就有可能见到一只在阳光下歌唱的新疆歌鸲的全貌。
当然,大多数新疆歌鸲雄鸟行踪隐匿,它们藏身于最浓密、最难通行的灌木丛,用歌声引诱那些在夜空中飞过的雌鸟。该怎样描述一首只有亲耳听过才会相信其存在的歌呢?这是一种迅捷的旋律,好像闪光的液体连续坠落,又混合了低沉的轧轧声,还带着尖亮的啸声和让人汗毛竖立的渐强音,所有这些声音都佐以令人屏息的停顿。和最好的剧作家一样,新疆歌鸲懂得短暂停顿所带来的效果。
【三】普通翠鸟
在湖畔或河边听到一声带金属质感的尖锐哨音时,为了找到这声音的主人,你该好好查看水面或周遭的灌木。翠鸟的羽色要比其他鸟类鲜艳得多,它们的行踪却总是被叫声泄露,接着,只见一只鸟如导弹般快速掠过,翅膀扇动,呼呼带风。它们飞得如此之快,好像是投向池塘边柳林的一道雷达波;它们又是如此靓丽,你的视网膜仿佛能感受到这鲜艳身影的灼烧。
很少有鸟类像普通翠鸟这样笔直地飞行,也没有鸟像它那样将绚烂色彩与迷你身材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娇小的鸟类:体型与紫翅椋(liáng)鸟相近,尾很短,头却大得不成比例,突出的喙(huì)就像一把匕首。对于一只鸟来说,这个喙实在是太大了。
你如果靠得够近,就可以看到它们那蓝宝石和绿松石一样闪闪发光的上体,在白色的喉部、锈红色的两颊与胸腹部的完美衬托之下,反射着下方河流的点点波光。
普通翠鸟的一生都与水紧密相连,它们在沙土河岸挖出深洞来筑巢。每天双亲要捉回上百条鱼来饲喂饥饿的雏鸟们。由此堆积起来的鱼刺和食物残渣发出阵阵气味,与它们俊朗的外表不大相称。
翠鸟看起来总是行色匆忙,事实也的确如此。它们很少能活过一年,在气候面前显得尤为脆弱:干旱、洪涝、冰雪都能降低它们的存活率。作为补偿,每对亲鸟在一个繁殖季最多能抚育3窝雏鸟,每窝雏鸟的数量可达6只。幼鸟一旦离巢,很快便能独立生存。
古希腊人把普通翠鸟称为“浪静鸟”,他们相信雌性翠鸟会在波浪上筑巢,而当它在巢中孵卵时,大海也将变得平静。由此又产生了短语“风平浪静的日子”,现在我们用它来描述平静安宁的时光。但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当看到艳丽的翠鸟一闪而过时,我们绝不会联想到“平静安宁”。
【四】云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二月天里,走在乡间的你可能会遇见英国鸟类所能展示出的最生动的一种表演,那就是云雀的鸣唱。你即便听到了它的歌声,也很难看到这只鸟儿,因为它在鸣唱时高高飞在空中。
英国没有其他任何一种鸟类可以像云雀那样,在离地面如此远的空中盘旋,并持续唱出这么响亮而复杂的歌曲。它们高速扇动着翅膀,以保持悬停的姿态。当那只雄鸟在情敌面前炫耀,并试图给旁观的雌鸟留下强壮的印象时,它可以连续二十分钟鸣唱一首曲子,甚至唱更长的时间。
它们的羽毛像那些觅食地里的短秸秆一样斑驳,身形又像瘦长的麻雀,还长着一个短短的羽冠,以及宽大的、边缘为白色的尾巴。在刚刚犁过的田野里,它们在犁沟间食用谷物、种子和小型昆虫,这时它们的颜色看起来比周边环境浅很多,但是到了草地上,这种羽色就成了很好的伪装。云雀喜欢耕地和牧场混合的环境,随着混合农业的减少,云雀的数量也在下降。尽管现在它们仍然广泛分布于乡村地区,但是数量却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减少了百万之多,这是农业模式改变以及使用杀虫剂的结果。
然而,云雀的第一声鸣叫一直被众多村民和观鸟者当作季节变换的标志,几个世纪以来,这声音已经获得了它应有的赞誉。用文字捕捉声音的精髓并不容易,但是乔治·梅瑞狄斯创作于19世纪的诗歌《云雀高飞》却比大多数作品做得更好,后来它又触发了作曲家拉尔夫·沃恩·威廉斯的灵感,被谱写成了著名的乐曲:
云雀高飞,盘旋,
撒下一声声银链
不间断的珠串连音,
啾啼,哨鸣,连唱,颤音。
所有的声响互相缠绕,声传悠远,
像在潮水中落下的酒窝
涟漪激荡着涟漪,
漩涡带起了漩涡……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上海世纪出版集 团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是推进集团“双轮驱动”发展战 略的最新业务板块。公司将在城市的商区、园区、学 区、社区打造一批集书房、讲堂、展厅、会场、文苑、客 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阅读文化空间,并以“朵 云书院”为核心品牌,快速形成门店连锁。 公司已相继开业四家门店:朵云书院广富林店、思南 书局、大世界店和舞蹈中心店,并成功举办思南书局 快闪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