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的文脉:适应性的校园建筑与城市空间
收起
【引言】
徐家汇是上海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重地、近代上海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交锋的汇聚之地。除了近代耶稣会留下的天主堂、藏书楼、天文台之外,徐家汇也是近代上海教育事业的重镇。从19世纪下半页到20世纪早期,徐汇公学与南洋公学均诞生于这个区域,复旦公学、也曾于此区域办学,除此之外还有、土山湾工艺学校、汇师小学、崇德女校、启明女校与东亚同文书院都设立于徐家汇地区,可谓上海最早的“学区”。如此多教育资源集中于此或许不是一个巧合。本次分享活动我们将讨论徐家汇-南洋公学-复旦公学这个区域的城市与建筑。以徐汇公学、复旦公学以及华山路一栋小洋房为例,探寻徐家汇的教育文脉,同时也将关注建筑师在塑造徐家汇城市文化空间中所起到的作用。
活动邀请了三位嘉宾,王启元将聚焦今天华山路由李公祠改建的原复旦公学旧址,从历史的视角追溯复旦在徐家汇办学的早期历史。任珑韵将以一位教会建筑师为线索,以徐汇公学为例,讲述其在徐家汇区域的教育建筑实践。而廖贞贞将结合建筑师在华山路洋房(上海市私立培真中小学旧址)的设计实践,从运营的角度探讨老建筑的活化,及其与当下的生活方式的链接。
【分享介绍】
[分享1] 华山路李公祠与复旦大学
分享人:王启元(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
摘要:徐家汇李公祠是上海地方士绅纪念李鸿章的公共祠堂,后来馆社借给复旦办学,辗转过百年,依然是复旦中学的办学地,这里因复旦也多次进入近代史的叙述,是徐家汇一带值得后人关注的重要历史现场。
[分享2] 从教会建筑到教育建筑:叶肇昌与崇思楼
分享人:任珑韵 (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研究人员)
摘要:徐汇公学崇思楼的设计者葡萄牙籍神父叶肇昌(François-Xavier Diniz) 曾担任“远东第一大教堂”徐家汇天主堂的建筑监理,并设计监修了上海教区的各大建筑,包括震旦大学校舍以及佘山天主堂。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现场考察,我们追寻着他的多重身份,试图发现他是如何扮演了承上启下的一环,将西方传统的教会建筑移植在这座城市之中的。
[分享3] 以场景焕新“活化”城市社区
分享人:廖贞贞(杜兹设计市场运营副总)
摘要: 结合杜兹设计在华山路洋房设计实践,从运营的角度探讨老建筑的活化,及其与当下的生活方式的链接。
【嘉宾介绍】
讨论嘉宾:
常哲晖(那么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客座讲师)
凌怡亮(L.Design Lab 创办者,“邪气上海话”发起者)
张洁(保护者说创办者,西交利物浦大学 客座讲师)
活动召集人: 冯立 (保护者说创办者,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筑师)
【上海风土计划】
以一个上海特定地方(不限于城市/乡村)为案例分析,做一个中尺度的研究。
目的是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的“地方”,是如何经由人的实践而塑形,以至构成一个多元的上海风土的。
核心是特定地方的“建成环境”的细致分析,关注新的空间形式产生的时间,并分析其原因。
第一回愚园路的空间实践:里弄、街区与社区
第二回张园历史建筑研究:建筑材料、保护更新与数字化阅读
第三回近代新华路与番禺路的空间实践:如画郊区、花园洋房与孙科别墅
第四回 近代武康路街区的空间实践:街角、摩登公寓与城市建筑原型
第五回 城市、建筑与个体视角:北外滩的空间实践一瞥
第六回 设计介入城市空间——复兴西路街区实践
在2022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上海风土计划”。话题将围绕特定的“地方”如徐家汇-土山湾、上海1978年以后的现当代建筑以及上海水乡等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