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空间|新书分享会《守时回光——油麻菜寻访南山隐士 》
收起
作者数度荣获国家级纪录片奖编导
《走进西藏》《暴走墨脱》摄影师
作者:黄剑 别号 油麻菜 作品
首度集结出版
本书由徐文兵、梁冬、李辛等名家推荐
▼在老道长最后的五年时光里,我追随记录了他 20 几次,跟着老道长走进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最隐秘的后花园。
▼ 寻中国传统文化 ,访隐士精神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每年夏至,无论身在何处,张至顺道长都要像候鸟一样回到终南山。
▼在我看来,他们完全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从来不曾了解的世界。
▼山居岁月,平常生活,我们竟然过得有滋有味乐不可支。
▼终南山中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日升月落,悠然平静。
8月20日14:00-16:00,作者油麻菜做客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从传统文化、田园生活的角度,通过作者对书中张至顺道长、李辛医生的一行好友在终南山生活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记录,在山里清简所需无多的生活,只需一瓢水、一箪食、一束薪、一碗茶,传递给读者简单清净的快乐。(欢迎关注“光的空间LIGHTSPACE”公众号,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作者介绍:
黄 剑,别号“油麻菜”,纪录片人,野生动物摄影师,中医人文记录者。油多拉影像生活创办者,中医公益组织发起人。我是个记录者,记录的是时间的故事,不管这个故事的结局如何,我只要认认真真、诚诚恳恳地把这一切,记下来,如是我闻就好。
编辑推荐:
▼一个摄影师跑遍全球,回到原点,用时间写出来的故事
▼一本书的“美”,也可以带回自己的生活里去体验。
▼书,不过是一个入口,怎么和自己相处的平和愉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世界以及他人的关系,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精彩书摘:
五月飞雪
下了一天的雨,气温越来越低,我们的衣服都由短袖、T 恤改成抓绒毛衣之类的秋冬装。留在山上的采药人,不是躲在火炉边打牌,就是猫在被窝里打盹。一向为大家辛苦服务做饭的小慧师兄和关道长都冻得在被窝里高喊:“今天大家辟谷啦,没饭吃。”天黑前,老道长要求李辛夫妇、屠兄和我离开帐篷,住进一座半塌土屋储物阁楼,睡在板车车轮和一人高的大木锯以及许多房屋废料中间。他也不说原因,但是态度很坚定。我们不敢违背老道长的命令,乖乖躲进阁楼。阁楼真小,又挤,还很脏,打个喷嚏,灰尘满天飞。
凌晨睡前,我们谈的最后一个话题是:“时代不同了,老先生不知道咱们帐篷有多防水、干燥垫有多抗寒、睡袋有多保暖,明天一定让他进帐篷参观一下,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午夜,暴雨如注。屋顶开始漏水。大家又都跳出睡袋戴上头灯,一顿忙乎,终于用了一个尿桶、两张塑料布,以及从三个采药人厨房偷来的粗瓷大碗才控制住了局面。
一早,被采药人咿呀的开门声和激烈的说话声吵醒,他们正在讨论灶台的三个大碗哪去了。我们躲在被窝里笑个不停。当我第一个穿戴完毕下阁楼推开门准备出去还碗时,被门外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下雪啦!五月飞雪!世界一片白茫茫。接过大碗的采药人说这是开春后的第三场雪。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的秦岭,果真气候不凡。
终于知道“草上飞”为什么昨天天黑就回家了,终于知道老道长为什么催促我们进屋睡觉不要待在帐篷里。老道长对天气的感受、自然的变化简直和“草上飞”一样敏感,他们也许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是知道气候的变化。
进山之前,我认真地跟小慧师兄咨询过终南山这个季节的气候,她说少有降水比较干燥,所以我只带了舒适透气面料的登山鞋,眼下只好站在屋檐下。
而那几位什么行李都背上山的户外专家们这下开心了,在雪地里撒着欢取笑我,还像孩子一样打起了雪仗。
房前三顶帐篷被十几公分厚的大雪压得像三只大蛤蟆似的趴在地上,可以想象如果昨晚住在里面,先是暴雨再是大雪,会有多狼狈!
原本计划送张道长上山之后就回西安的王道长,这下心安理得地留下。能和张爷这样的老修行多处几天,是出家人可遇不可求的良机。昨晚老道长担心王道长太冷,还让他和自己挤一张床。
山雾又起来了。早就听老道长说过八卦顶住处是云窝,每天早晚云都“呼呼”地在屋前屋后来去,这两天见了果真如此。这样清清静静、安安然然,每天坐看云起云落,跟着时光走,是多么惬意的事。这样的日子,活一百岁不难吧?
一夜之间满目苍翠的终南山摇身一变,恍惚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传说中数千年来在终南山归隐的“老神仙们”,会在下一阵云雾散开的时候飘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吗?我把揣在怀里的摄像机抱得更紧了。
我国历史有无数高僧大德及士大夫都曾做过“终南山隐士”,当年函谷关西去的老子在楼观台留下《道德经》,西周姜子牙,东晋陶渊明,唐代药王孙思邈、诗人王维以及王重阳,近代虚云大和尚等等……千百年来,历代祖师大德,在这片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的终南山里留下自己的传奇
身影,也留下了神秘的中国隐士文化。
望着纷纷扬扬的春雪,我跟老道长说等中医节目拍摄暂告一段落后,我要自东向西走遍终南山,好好地寻访这片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老道长笑道:“这条路我们访道的人都要走的。”
有位采药的老太太腿脚不好,雪后山路湿滑,不能下山,眼看她带的粮食不够,他们家的老汉一大早就背着面粉赶进山来。“老爷子高寿啊?”他三个指头一撮“七十二啦!”吃点东西后,刚上山来的老汉马上下山,要在天黑前回到家。七十二岁的人,一天来回十个小时跑山路,这不就是神仙一样的人吗?
山上的茅厕距老道长的木屋六十八步,在一片土豆菜地旁的阔叶林边。这是去年两位师兄用了三天建成的。想象一下吧,穿过飞舞的雪花,推开挂满冰凌的绿叶,在鸟的唧啾鸣啭声中,有六根木棍自由组合三种如厕姿势,拉筋生产两不误!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人的一生使用厕所的时间大概是三年。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三年里,八卦顶的雪中森林茅厕是一生难求的绝佳如厕地。
鉴于八卦顶茅厕交通过于“便利”,李辛在此使用手册里增补了一条:如厕,以咳嗽为号。
雪停了,又一批采药人顶着塑料布背着药材,乐呵呵地下山去了。看来这天气一两天难转好。千百年来这些善良淳朴的山民,始终是终南山隐士文化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