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年第二届中国(盐城)绿色低碳产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2024年10月29日 9:00 ~ 2024年10月29日 20:0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2024年第二届中国(盐城)绿色低碳产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定于10月29日在亭湖区举办,本次大赛决赛共有15个绿色低碳领域的优秀科创项目现场路演,评委均为来自产业龙头企业或知名投资机构的资深专家,在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学术交流会阶段,也将有两位国际合作机构的重要嘉宾做主旨报告。活动现场设置交流、洽谈区,欢迎对本次主题感兴趣的投资人、创业者、企业家、科研工作者等报名参加现场观摩,现场互动交流,洽谈合作。(本次活动全程免费,组委会提供午餐、晚餐,请报名通过后再参加,谢绝空降。


    一、时间

    2024年10月29日9:00-20:00


    二、地点

    江苏省盐城市大洋湾希尔顿逸林酒店多功能厅


    三、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共盐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盐城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江苏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承办单位:中国盐城绿色低碳海智科创中心、海智(盐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盐城绿色低碳产业学院

    特别支持单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德国能源署驻北京联络处、欧洲化学合作组织


    四、议程

    9:00-09:10 决赛启动仪式

    9:10-11:45 决赛

    14:00-15:15 决赛

    15:15-16:00 自由交流、洽谈

    16:00-16:35 颁奖典礼及签约仪式

    16:35-17:55 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交流会

    18:00-20:00 欢迎晚宴


    五、主旨演讲嘉宾

    《如何实现碳中和?——德国的实践及其对盐城的启示》

    报告人:陶光远

    德国能源署驻北京联络处主任

     

    《面向SDG的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与实践》

    报告人:柳云虎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主任


    六、参赛项目简介

    项目一:超高能效低压差制冷压缩机


    项目领创人:吴旻

    海信首席专家 、国家级领军人才 、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终身教授和博导,英国雷丁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国际期刊主编。

    项目简介:

    本项目致力于超高能效低压差制冷机的研发与产业化,解决了传统制冷机耗电多,成本高的问题,其原理是改变相对湿度导致液体冷凝,大幅度的降低了传统的制冷机里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压差。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超高能效低压差制冷机的优点包括:噪音低;制冷温度低,可达零下30℃;效率高;制冷机器的成本可以降低50%;制冷机的运行成本低可以降低70%;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二:纳米晶软磁材料在高端制造电机中的产业化应用


    项目领创人:解伟

    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专业博士。拥有中国、波兰、德国、澳大利亚、美国五国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拥有一本专著章节、25篇论文、8项专利。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发的超级软磁材料使电机、变压器、逆变器等变得更小、更轻、更高效,推动了新能源车、医疗器械、无人机、空调等制造领域产业升级。传统空调外挂机使用硅钢片叠片,产生的涡流损耗会造成高频噪音,而采用超级软磁材料就不会产生涡流、不会产生噪音。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本项⽬的技术创新点是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如美国阿诺德公司⾮晶、纳⽶晶、硅钢和坡莫合⾦带绕铁芯先进技术。各⼯艺环节都有领先国内同⾏的独到之处,对于传统材料进行廉价元素取代,降低原料成本增加利润率;其次,简化和改进工艺,增加成品收得率,改善性能。

    项目三:高效环流阵列热管及其工业应用


    项目领创人:沈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近30年制冷空调领域从业经验,2019年创立苏州领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相变换热技术研发应用。工作期间共获发明专利 8 项,实用新型专利 7 项,共有 2 项专利进入国际实施。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全球低碳、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以及目前热管技术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难题,开发了利用重力热管原理的新型环流阵列热管,以及基于脉动热管原理的全向微热管,并以此为核心,开发一系列成套装备及应用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1、是通过热管离散参数仿真分析技术攻克了热管设计中多参数、多因素耦合,性能难以预测的难题,有利支持了产品设计,缩短了开发周期;2、是建立了热管换热工质热物性分析手段,开发的工质制备和充注专用装备,实现了多工质按比例混合充注和定量充注,保障产品应用;3、是开发了专用全向微热管生产装备,解决了该类热管微孔连通的难题。同时正在建立智能化制造平台,以实现高效、大规模、低成本制造来推动产品在各个领域应用。

    项目四:年产2GWh4680水系锌二次电池项目


    项目领创人:刘昱

    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理学博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加拿大Mitacs基金获得者;从事锌离子电池研究10余年;迄今为止,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Nano Research, Rare Met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近40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余件。

    项目简介:

    基于深圳市政协委员成会明院士在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呼吁新型储能电站最核心的是要解决好储能安全问题,建议加快发展水系锌基储能技术,开展水系锌基储能技术的应用示范,抢占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制高点。本项目主要致力于开发生产4680水系锌二次电池,加快推进盐城乃至全国所拥有的丰富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中小离网储能,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为盐城打造新的储能产业增长点。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本产品采用水作为电解质的溶剂,具有天然无污染、安全环保、不可燃烧、不爆炸等竞争优势;正极采用成本低廉、无毒无污染的二氧化锰材料。再结合使用肽类等独家添加剂配方,稳定提升电池使用寿命。

    项目五:年产万吨级聚乳酸项目


    项目领创人:任杰

    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高分子材料专家、中国可降解材料国家标准委专家委员会成员;自1997年任杰教授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访问研究回到同济大学至今,专注聚乳酸研究26年。

    项目简介:

    同杰良是一家专门从事聚乳酸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发源于同济大学。目前,已完成B轮融资(待B+),在乳酸聚乳酸及其下游制品等方面正获得规模化发展,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材料行业的领跑者。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同杰良完成了丙交酯合成和开环聚合技术以及“一步法”聚合技术的万吨级产业化验证,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聚乳酸“两步法”和“一步法”差别化聚合技术体系的企业。公司已成为资本的追逐对象,目前已完成中金、红杉公司为领投的B轮融资。拥有一系列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研发经验,共有专利142余项,具有从乳酸原材料发酵技术、聚乳酸生产技术到树脂改性技术以及下游产品应用技术的全链条式的完整技术组合,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圈。

    项目六:运用生物絮团技术降低工厂化RAS海产陆养系统的能耗和实现养殖水体零排放


    项目领创人:范振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多年跨国公司从业经历,曾任职于IDG资本、京华山一国际证券公司、LG电子等多家国际企业,A股证券市场最早纳米概念发起人之一,多项纳米材料技术拥有者。

    项目简介:

    本项目运用生物絮团技术,降低陆基工厂化水产品养殖循环水系统(RAS)的电力能耗,同时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实现工厂化养殖的养殖水体零排放。采用独特工艺制备的生物絮团菌群落,并使用独特工艺合成的超细无机材料来稳定水体环境,使生物絮团可以高效对病毒进行消杀,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海产养殖业多年的病毒危害,开创国内生物絮团技术工厂化养殖的新纪元。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创新点:首次解决了生物絮团的重复使用问题。而传统的生物絮团技术不能重复使用,需要每次养殖都要重新开始培养,成本高。率先实现了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传统的生物絮团技术仅仅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我们的技术还解决了去除亚硝酸盐这一最令养殖行业头疼的污染物问题。

    竞争优势:大幅度降低饲料比,降低约50%的饲料成本;降低能耗大幅度减少换水频率,降低了设备长期连续运行的能耗和水循环。

    项目七:光储融合智能微网系统集成方舱应用及产业化

    项目领创人:申小波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中级工程师。拥有15件发明专利,6年海外工作经验,从事海外项目开发、技术顾问及国际商务。8年创业生涯,以新能源光伏发电、智能建筑为重点方向。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发的光储融合微网系统集成方舱可摆脱传统能源供应方式的局限性,为更多需要用电的地区提供一种更为环保、经济、灵活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产品创新性的将光伏发电、储能、柴发等多种功能配置于集装箱内,尤其是折叠组件发电集装箱,实现了快速部署和转移,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对能源行业,它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创新点:综合高效、模块集成化、移动便携式、快速响应且可持续的微网能源系统。

    我们的产品是一款多功能集装箱,融合了光伏发电、储能、柴发等功能。它以标准集装箱为载体,上部配备光伏发电系统,内部配置储能电池系统,实现自我能源供应。我司根据产品研发产出19项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均已下证;1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下证15项和1项外观专利,已下证。

    竞争优势:

    产品优势:专利产品、系列齐全、可复制性强;模块集成化、移动便携式、周转响应快;

    技术优势:自主研发、联合开发、产学研制、迭代迅速、专利齐全;

    成本优势:模块化设计、通用件兼容、批量化生产、推广规模化;

    渠道优势:已打开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等市场,重点以国际市场开拓。

    项目八:电子束辐照催化高效低碳降解技术产业化
    李军.jpg


    项目领创人:李军

    斯坦福大学核工程专业博士,沃顿商学院金融和战略管理 MBA 学位。三十多年核工业领域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参与了AP1000三代堆和NuScale四代小型堆的设计;曾任国电投集团专家委员会成员、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顾问;两次创业经历;入选2013年第9批国家海外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入选2019年和2021年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核技术在化工、生物医药等难降解、高毒性废水处理上的应用。以先进高能电子束处理为核心,开发了低碳、高效的处理技术。实现了对难降解废水的高效处理,既超越了目前产业技术的处理效果,也降低了处理成本。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团队创新发展了高效的电子束辐照催化处理工艺,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是目前唯一能够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无二次污染的技术。在实现传统工艺无法达到的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和碳排放。团队拥有十余项相关发明专利,技术成果经过第三方机构成果查证、查新认定,并在工信部高新技术认定机构进行了成果评价,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项目九:高参数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关键部件堆焊防护层开发及应用

    蔡晓东.jpg


    项目领创人:蔡晓东

    香港城市大学先进科技及管理学硕士。网络创业培训教师,珠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曾受聘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500强集团,科技领域连续创业者。擅长私募融资、科技转化、战略咨询等领域,曾获全国首届数字“三品”创新发展大赛-二等奖、“创客广东”海归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珠澳企业培训师技能大赛-先进个人等奖项。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垃圾焚烧发电机组服役的高温磨损、熔盐腐蚀等复杂恶劣工况环境,开展防护关键材料、工艺及堆焊装备全链条的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抗高温防腐耐磨性能,极大地降低因关键组件腐蚀爆管导致停炉的概率,有效提升设备安全运行寿命5年以上,每年每台焚烧炉至少节约运行成本约 600 万元。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创新点:

    1、开发形性可控的新型复合合金粉末,在高达6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有效防护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关键部件,在保障垃圾焚发电厂降本、提质、增效及安全稳定运行方面有显著效果。

    2、配合项目开发的高性能材料基础上,采用高效率的堆焊工艺,实现材料在锅炉、管道金属表面均匀化分布,随着温度提升到 800度或以上,防护性能依然坚挺。且相比传统市场方案,整体材料成本通常节约50%以上。

    3、项目成果将提供从合金涂层选型、腐蚀失效分析、换热管设备制造、维护运行咨询、寿命评估等全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

    竞争优势:

    1、制备工艺先进:高效率、高性能关键部件表面堆焊,配合材料使用的一揽子修复及再制造解决方案。

    2、增量市场庞大:防腐防磨堆焊装备的渗透率逐年增加,规模生产的粉材利润率高。

    3、宏观趋势契合:提升垃圾焚烧效率,降低管道损耗,致力成为防腐防磨堆焊细分领域领军。

    项目十:多策略协同的大尺寸高良品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谢跃民.png


    项目领创人:谢跃民

    苏州大学副教授,苏州大学本硕,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广东省优秀海外博士后。苏州姑苏领军人才、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累计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Smal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引用1800余次,H-Index为24(Google Scholar)。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主要从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的研究,研发出“无反溶剂-界面修饰-传输层调控”一体化大尺寸钙钛矿制备技术,针对性、突破性 实现溶剂工程、组分工程、界面工程协同调控的大尺寸、高良品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解决了大尺寸PSCs良品率低、效率滚降大的问题,极大地促进其商业化进程。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1、无反溶剂,能够有效避免钙钛矿制备过程中滴加反溶剂对薄膜均一性的破坏,更适用于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制备;

    2、钙钛矿缺陷主要分布在界面处,界面修饰能够降低钙钛矿界面缺陷,提高器件效率和良品率;

    3、钙钛矿界面非辐射复合是导致大面积PSCs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兼具钙钛矿钝化效果的高迁移率传输层能够有效钝化钙钛矿,同时能够促进界面处的载流子传输,进一步提高器件效率。因此,通过三种策略协同作用,能够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十一:光伏直流电网技术推广
    徐鸣.jpg


    项目领创人:徐鸣

    株式会社远景社长(日本)总工,大阪大学(日本)工学博士。2022.06于日本创办企业株式会社远景,客户株式会社マインドサポート,直流脉冲发生器订单金额5390万日元。2022年9月“无逆变器光伏直流发电系统研究”项目获新锐青岛·2022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从太阳能作为可循环能源角度创造出不需要逆变器和蓄电池的光电器件和系统,充分利用低品位的光伏可再生能源,再次将130年特斯拉创立的直流供电系统提到当前在光伏系统的应用,创造出无需逆变器和蓄电池的直流及脉冲直流系统。可应用于以下场景:工厂照明,办公用电及交流设备用电;超大城市植物工厂,超低成本果蔬种植;居民阳台外光伏板发电可直供供家庭热水及小家电需要。突破光伏发电必须依赖现有电网系统,针对新能源系统高投入、投资回收期长的弊病,创造出只需现有投资成本1/4,投资回收期1-1.5年的新能源创新系统。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创新点:将MOSFET和PWM高低压分体控制电源,变成简单低成本M-P一体化晶体管。核心技术特点:功率整流晶体管(无需电感变压器);直流脉冲发生器(驱动交流电机);全部直流供电系统及设备(光伏发电最适)


    竞争优势:该技术克服了大功率电感整流电源的能耗大弊端,本项目在国内没有同行和竞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技术方面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更兼具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功能,符合发展趋势。

    项目十二:就地堆肥—生物质“零废弃”系统解决方案
    周实际.jpg


    项目领创人:周实际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污染场地可持续低碳修复、生物质废弃物与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究。曾获:东南大学2019年度“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清华大学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口头汇报优秀奖”(每个分会场1名);中国青年报社2023年第九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TOP10”;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3年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杰出实践成果”(全国5项);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江苏省团委社会联络部2023年“垃圾分类·青春助力”江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实践团队(A等)”(全省10项)。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东南大学环境岩土工程团队在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果和“无废城市与低碳生活”生态实践团队的实践成果,组建团队开展后续工作探索“就地堆肥—生物质‘零废弃’系统解决方案”,并计划于2024年12月前成立公司。目前团队已经与东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苏美达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市大丰区小海镇、宜兴市潼渚村、宜兴环保科技园国合基地达成合作意向,为其解决厨余垃圾及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量大且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相关处理技术,该技术克服了生物质废弃物好氧发酵过程中渗滤液产生量大、产生环境异味和滋生蚊蝇等问题,在城市多场景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居民接受度。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协同堆肥产品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丰富,在有机栽培、盐渍土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土壤碳汇、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十三:柔性高效共轭聚合物/量子点复合光电转换器件

    张宝德.jpg


    项目领创人:张宝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大分子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俄罗斯科学院大分子研究所研究员、弗莱堡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到凝聚态物理研究,参与主持欧盟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专项、国家教育部及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及省市地方项目。获德国DAAD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西伯利亚与世界”项目国际合作奖。2015年成为欧亚极端严寒地区材料强度和力学论坛国际组委会成员。2019年成为“结构一体化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组委会成员。

    项目简介:

    本项目柔性高效光电转换器件利用量子点的多重激子效应提高激子生成效率,利用自组装工艺实现纳米尺度的共轭聚合物和量子点体相异质结,设计界面提高激子分离为载流子的效率,实现光电转换效率最高达60%。柔性光电器件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产品年销售2000万元,应用于神经形貌芯片光电突触、半导体集成电路、无人机、航空航天、太阳能等领域。国际市场产品销售总额预计2028年为3010亿美元。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柔性光电转换器件包含多项领先的技术:

    1、多重激子效应技术,调节碳量子点的带隙,利用纳米限域实现多重激子效应;

    2、体质异相结组装技术(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在纳米尺度,利用量子点与高分子链之间的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独特的纳米螺旋结构,这种纳米螺旋复合结构,实现激子快速分离为自由载流子和载流子快速在电极上被收集才有效;

    3、不同带隙的载流子形成层叠结构,这样提高结构的光谱吸收范围,从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柔性光电转换器件对比其他材料的竞争优势:

    4、比硅基光电材料具有更大的单位重量,更高的光电转换率,单位重量功率高达每克60-400瓦;

    5、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工作表面,满足设备弯曲、折叠扭转、压缩或拉伸的形变要求; 产品具有可设计性,具有高光敏度。

    项目十四:大数据智能有序充电平台--新型充电桩
    gaojian.png


    项目领创人:高建

    创始人,先后在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德国BOSCH,英国里卡多,法国PSA,英国LMC 等外资企业)从事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市场分析等不同岗位工作:负责第一代上汽荣威发动机控制系统国产化工作;参与开发了荣威插电控制系统;主导完成雪铁龙C5,标致508等重点车型动力系统升级。

    项目简介:

    本公司开发的大数据智能有序充电充电平台,利用智能充电管控系统、智能硬件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确定充电次序,充电时长和充电功率。20%电容量满足100%充电需求,解决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电容量不足这一世界性难题。本产品相比传统充电桩成本降低三分之二,节约五分之四电容量,极具市场竞争力,现有条件下可实现在每个车位布设充电桩,是市场上唯一破解社区电容量不足难题的充电平台方案,万亿市场空白。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三套系统,统一后台管理控制,避免用电高峰对国家电网伤害 ;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接口满足95%以上个人充电场景。

    本项目充电平台拥有以下特色功能:

    1、软硬件自主开发,实现五台车充电次序反复切换 ;

    2、充电电流可任意调节,电池SOC监控,交流充电市场唯一 ;3、系统架构原生态开发,全新系统架构,其他平台模仿代价极高 ;

    4、大数据分析,大量实验数据实现对车主画像分析,优化充电策略,消除里程焦虑 ;

    5、识别车主身份,无须扫码,自动充电,非常方便和人性化。

    项目十五:用于工业复杂水处理的特种渗透膜材料及成套系统

    李毅彤.jpg


    项目领创人:李毅彤

    创始人/CEO,牛津大学化学博士,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姑苏人才。通用电气 & 宝钢金属18年水处理技术研収及产业化经验。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设计开发特种渗透膜材料,搭建正反渗透联用的水处理系统,用于工业高难废水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及热敏感物料的浓缩。经中科院科技查新中心检索,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可在常规反渗透同等操作压力下将盐浓缩上限提升5倍,耐有机污染能力提升百余倍。有效解决了常规膜处理工业废水易污堵、浓缩上限低、回用率低、预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设备投资及能耗降低超过50%。产品在多个五百强客户现场实地应用,累计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从工业水处理产业链定位而言,本公司目前定位产业链上游,利用产品技术门槛高、技术服务难度大等特点,以销售成套设备或依托成套设备进行技术服务作为主要业务模式。相较于国内环保行业占多数的工程公司而言,本项目产品同质化程度低、竞争压力小,对于资金占用相对较低。通过本项目实施,提升我国工业高盐高有机物混合型废水、高浓度有机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让更多中小企业拥有可承受的废水处理能力,减少所服务客户的外排/外委水量90%以上。帮助食品、医药等客户,进行物料常温浓缩处理,解决热敏感物料加热能耗高、易变质、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提升客户生产效率。


    七、咨询联系人

    黄蕊   17715910812(微信同号)

    耿志铭  15051995675(微信同号)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有光晨
      收藏

      (5个月前)

    • 寻張
      报名

      (7个月前)

    • xingliqun
      报名

      (7个月前)

    • 吟游诗人
      报名

      (7个月前)

    • 184****5109
      收藏

      (7个月前)

    • 2025
      报名

      (7个月前)

    报名须知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中国 · 盐城绿色低碳海智科创中心】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由专业活动顾问,为您提供最合适的方案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