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艺术,古老而又当代。在农耕社会中,“织”作为一种朴素的生产生活行为,常常与自然材料相伴出现。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实用性的手工织造品不再是人们消费的主流,但与之息息相关的纤维却迸发出新的活力。
20世纪6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随着纤维艺术运动(Fiber Art Movement)而出现。作为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艺术种类,纤维艺术的材料性和工艺性、开放性与亲和力,赋予了它区别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强大活力,在当前呈现出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参考阅读👉新刊速递|2022年“纤维艺术”专题内容预告)
任倢 《佛洛拉-1》 木,电机,毛毡布,诱虫板,昆虫 150x22x15 cm 2021 © 盒子美术馆 任倢 《AbuildingⅢ》 热胶 460 × 124 × 15 cm 2018 © M艺术空间 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给纤维艺术明确定义仍然是一件难事,对形形色色的纤维艺术作品展开解读也并不容易。 本期教育者沙龙邀请纤维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任倢,从纤维艺术的链接性、开放性和创意性展开分享。从学院教育到社会美育,从工作室到社会现场,纤维艺术模糊了不同领域的边界,将它们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在更大的空间里,以纤维艺术为切入点的公共教育、社区艺术和参与式公共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解当下社会的方式。 任倢 《月之边际》 纸、墨、铝板、线 可变尺寸 2015 © M艺术空间 任倢 《Midnight Picnic》 线轴、葵花子、线 可变尺寸 2013 © 清影艺术空间
分享主题
纤维艺术的无限连接 当我们仔细观察纤维艺术的时候,便会发现其恰如一面棱镜,同时折射着来自不同面向的光芒——古老而年轻,凝聚且发散,融精神于物质,集思想于劳作。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赋予纤维艺术以一种独特的开放性,使它得以更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从学院教育到社会美育,从工作室到社会现场,纤维艺术模糊了不同领域的边界,将它们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在更大的空间里,以纤维艺术为切入点的公共教育、社区艺术和参与式公共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解当下社会的方式。同时,它们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关于物质文化,关于地域,亦关于纤维艺术自身生态的建立。当我们直面问题时,纤维艺术与人类和社会之间,便有了无限的链接和新的实践可能。 本期教育者沙龙嘉宾任倢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如何以纤维艺术为切入点,参与社区与社群活动 ●分享世界范围内纤维艺术公共教育案例 ●国内外纤维艺术家的生动创作案例 《合作力:织造的原理》,龙美术馆 《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工作坊 2016 《容器》,重庆金山意库艺术与设计中心 FEI-City公共艺术项目 2017 《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浙江美术馆 ART-LAB儿童实验室公共艺术项目 2018 《动物版图,版图动物》,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蛇杖Ⅲ:左开道岔》互动区项目志愿者培训现场 2016 相关出版书籍 《可变之物:当代艺术中的软材料》 作者: 任倢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回溯了过往,结合当代艺术的进程,梳理了软材料艺术实践的两条发展脉络,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位艺术家作为阐述的线索,旨在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纵横框架,提供历史参照。 后半部分从材料与技术、形式与观念两个方面展开,以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为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关于软材料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这两部分的写作本身也很像是一个编织的过程。 前者关乎过去,后者与当下相连。当两块织物被拼缀为一体时,或许能让读者对当代艺术中的软材料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活动嘉宾
任倢
艺术家、教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活动信息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知艺文化】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