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丨打开自然百宝箱,探寻城市物种多样性
Hide
自然只能去山野中寻找吗?
其实城市里也有各种自然生灵。
从2016年起,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发起了“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2023年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有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知识普及。
2023年,“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聚焦城市昆虫,上海自然博物馆发起了“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活动。
一座城市能有多少种昆虫?栖息在哪些生境?人们可以如何发展对昆虫的兴趣?
本次艺术季展示《哺育》装置是如何诞生的?
本周六(11月11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邀请到“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活动的总策划和“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主题展的主策展人余一鸣,“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管理赵妍,生态装置作品《哺育》艺术项目的艺术家徐国峰教授、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区域代表姚望、前YOUNG剧场节目部负责人茅玲共同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介绍
“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面向全龄段公众发起的,以“走近自然、发现自然、记录自然”为主要参与方式的品牌活动。 活动自2016年发起,围绕“四季、海派文化&自然、野生动物、鸣虫记录”等主题,以“线上与线下联动、科学与文化融合、鼓励公众及社会各界参与”为特色,线下开展工作坊、科普讲座、户外考察活动、临时展览等,以多种形式、不同的作品类型,旨在唤起公众内心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向往,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文化、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 线下开展工作坊、科普讲座、户外考察活动、临时展览等 位于白猫主展馆一楼A14-6《我的自然百宝箱》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2023“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项目
昆虫的起源可追溯到4.8亿年前,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130万。在城市中,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环境变化的指示性生物类群之一。 2023“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在“公众参与科学”的理念下,发起了“上海昆虫家谱”活动,并联络公众、科学家与机构形成多方合力,在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及大城小虫工作室的梳理出《上海昆虫名录2023版》,收录物种22目310科3090 种。 上海昆虫家谱调查团活动
这背后有多少故事?公众的参与模式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本次讲座。
《哺育》生态艺术装置背后的故事
作品《哺育》由上海戏剧学院徐国峰教授创作,并带领观众于现场共同制作完成。创作灵感来源于上海科技馆《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中震旦鸦雀喂食的感人瞬间。材料构成元素来源于废弃塑料垃圾的捡拾活动。作品诞生于上海自然博物馆“城市寻鸟季-2022‘我的自然百宝箱’主题展”期间。通过自然、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视觉冲突,作品尝试唤醒并提升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崇明东滩开展的废弃塑料垃圾的捡拾活动 作品《哺育》与观众共同搭建的过程
这是一个将时间艺术、参与式艺术及现成品材料装置艺术等流行艺术概念集合起来的公共艺术作品。由上海自然博物馆、YOUNG剧场、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进行跨界合作诞生。 位于白猫主展馆一楼A14-5《哺育》 徐国峰、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
分享嘉宾
余一鸣 “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活动 总策划 “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主题展 主策展人
赵妍 “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管理
徐国峰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姚望 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区域代表
茅玲 前YOUNG剧场节目部负责人
活动报名
活动时间:2023/11/11(周六)14:00-16:00 活动地点:徐汇滨江三港线港口渡口以南100米,白猫主展馆 活动流程: 13:45-14:00 签到入场 14:00-16:00 讲座分享 (1)“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介绍 (2)2023“上海昆虫家谱”公民科学项目 (3)《哺育》生态艺术装置背后的故事 招募对象:面向所有对自然感兴趣的朋友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