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时代下的类器官—前沿研究与应用进展 (上)| 第46期SATOL·科学Talk
收起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可谓是生物医学领域最具突破性的前沿技术之一。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技术;2015年,被MIT科技评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2018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2017年度方法;2019年,被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成为优良的临床前疾病模型,更是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重点专项任务。 本次SATOL·科学Talk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八位重磅嘉宾,活动将分为两期围绕「精准医学时代下的类器官—前沿研究与应用进展」展开分享。 活动时间:2023年2月24日、3月3日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博导,类器官创新中心主任,适配体和再生修复课题组长,中科院纳米-生物界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聚焦疾病的新型诊疗技术研究,包括: 类器官技术、干细胞再生医学、生物材料、液体活检、适配体筛选、纳米影像探针、纳米药物和递送载体。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申请中30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中科院“器官重建与制造”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任务、国家外国专家局/中科院的“肿瘤纳米诊疗技术及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国际团队项目、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科院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333人才第二层次等。担任英国物理学会期刊Biomedical Materials执行编辑、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生物工程学报》编委等。 内容摘要 1.类器官助力精准医疗背景介绍 2.基于类器官的药物筛选技术 3.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类器官创新中心介绍和研究进展 杨衿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医院 肺内一科主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部肿瘤慢性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曾留学丹麦和美国,主要研修临床肿瘤学与早期临床试验。 主攻肺癌精准治疗与转化医学。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慢病重大项目子课题和2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研究方向:双驱动基因肺癌、肺癌c-Met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原发与继发耐药、I.O.治疗的精准化。以第一/共一/通信作者在Cell Reports Medicine、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nnals of Oncology、the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6篇。主持获得广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3/2次 。 2015年度首届“羊城好医生”。2018年度“广东好医生”。2019年度“国之名医·优秀风范”。主编《怒放的生命:100个活过5年晚期肺癌患者抗癌记》。《钻石突变,十年磨一剑:ALK或ROS1阳性晚期肺癌患者10年生存录》。 内容摘要 1.来源于恶性浆膜腔肺癌类器官培养的成功率超过80%; 2.肺癌类器官模型可以忠实反映肿瘤的病理和基因特征; 3.基于类器官的药敏试验可以预测临床治疗疗效; 4.基于类器官的药敏试验反映了肿瘤时间和空间异质性。
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家,国家首批“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前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终身教授。长期利用模式动物结合类器官技术,研究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在胚胎发育、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系列原创工作在 Cell、Nature等国际顶刊发表80多篇,相关成果编入美国大学教科书,是生物学和生物医药领域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为靶向信号分子和表观遗传因子的疾病干预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
✔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生命科学前沿热点!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PAX'S ATTITUDE】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