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招募:不懂历史典故?“蒙学讲堂”为您解读《礼记》
Hide
古代“蒙学”,也称之为“小学”。起初是表示让公卿大夫之子弟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受到相应的教育,后来就逐渐成为传统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识字、写字、明理明德是其主要的教育内容,对人的性格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国图文化客厅国学经典组特别策划“蒙学讲堂”,前三期将围绕《礼记》等国学经典书籍,讲解交流国学知识,共同成长,致力于提升国学素养。2024年10月27日14:00—16:00我们一起走进“蒙学讲堂”,解读《礼记》,与您一同交流探讨。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语言简洁生动,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不仅如此,《礼记》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所选图书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关于国学经典组“蒙学讲堂”……
中国的蒙学历史悠久,教育内容主要为识字、写字、识物、明理、明德,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也编过不少蒙学字书,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一名《急就章》)和南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后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教育机构分为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3级。蒙学堂亦称为蒙学。
中国古代、近代的蒙学书籍门类繁多,涉面甚广。今天我们聚焦《礼记》,为您讲解《文王世子》相关内容。
主讲人:刘锦华
刘锦华,字叔泰,国图文化客厅国学经典组组长,民航局管理干部学院客座讲师,北京大学文化与经典研修班易经分享嘉宾。传统文化爱好者、传承者和传播者,多年学习并研究传统文化经典;每日晨诵《尚书》《易经》《诗经》《春秋左转》《黄帝内经》和尚古天文典籍,常年不辍,并身体力行践行之。
报名费:49元/人(含茶歇)
招募席位:20席
小程序链接报名
活动现场以小程序生成名单为准签到入场,谢绝空降。10月22日(周二)21:00开启报名通道,
10月26日(周六)21:00截止。
拓展延伸:
《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皆於东序。"
羽龠,读作(yǔ-yuè),也作羽籥(yǔ-yuè),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干戈:古代武舞
(27天前)
(28天前)
(29天前)
(29天前)
(1个月前)
(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