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0706 天津城市漫步 |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良师益友朋友圈旧居徒步游

Sat, 06 Jul 2024 13:00:00 GMT+08 ~ Sat, 06 Jul 2024 20:00:00 GMT+08
佳音普华

Hide

Tickets
    Please select the order price
    More Details

    Event DetailsHide...

    天津人才兴盛, 离不开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先生!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

    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抚今追昔、回望百年,南开的魂,就是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南开矢志爱国奋斗、奏响时代强音的生动实践,就是对“爱国三问”的郑重回答。

    今天我们就跟随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的脚步,寻找他的良师益友,看看他是如何是被谁影响,他又影响了谁?

    在徒步前,我们先看看南开的历史图片点滴,让我们思考什么人与事激发了张伯苓的传奇一生。

    1935年9月17日,张伯苓校长在新学年“始业式”上提出“爱国三问”,让师生自省自励,影响深远。图为刊登演说原文的《南开校友》创刊号。

    诞生于五四运动大潮中的南开大学,于1919年9月25日开学,首届招生96人。图为开学时全体师生的合影(最后排左一为周恩来,第二排右起第七人为张伯苓,第九人为严修)

    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一流人才,是南开人的兴学强国梦。“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这是校父严修对所有南开人的勉励,也是南开大学为国育才的初心。1919年,在多年探索实践基础上,南开大学创建。当时,五四运动风雷激荡,南开大学就是在这场伟大爱国运动的烽火中诞生的,在爱国斗争中接受洗礼,深深植下了爱国主义的基因。百年来,南开走出了一条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大学之路。

    历史回溯到1898年冬,离职归隐的晚清翰林严修在为家塾寻觅新学教师时,结识了刚从北洋水师退役的张伯苓。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内外交困,而严修、张伯苓两人同样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位投身戊戌变法,却为颟顸守旧的顽固势力排挤;一位本意为国从军,却遭耀武扬威的侵略者所辱。他们的报国之志受挫,又都不愿服输,于是共同转向了教育救国。多年后,作为南开创校校长的张伯苓说,南开系列学校的胚胎就在此时孕育。五四运动期间,南开首届学生周恩来在天津领导爱国运动,遭反动军警拘捕。虽然学校被迫让他退学,但严修特设专项奖学金,送其赴法国留学。在听说他加入共产党后,严修仍然一如既往予以资助。严修和张伯苓创办南开就是要培养爱国志士,他相信周恩来的选择是为了实现救国之志。

    南开“私立非私有”。南开人心存大公,报国为志,努力将先进教育经验“土货化”,建设“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日寇步步紧逼,南开人成立东北研究会,开展东三省实地调查;创办《大公报·经济周刊》,撰文揭露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做法;推动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民族企业密切合作,打破了日本对中国酸碱工业的垄断……

    对这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爱国抗日的基地,侵略者恨之入骨。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野蛮炮轰南开学校,妄图“去其史、灭其魂”。一时间,美丽幽静的校园变成一片废墟,南开成为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炸为焦土的大学。当年,张伯苓在接受采访时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被迫南迁的南开,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弦歌不辍,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抗战胜利后,当得知平津二市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战前南开毕业生时,张伯苓深感欣慰:这比接受任何勋章都让我高兴。

    自力图强、兴学报国,南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初心不改,淬砺了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我们今天一一探访张伯苓先生的朋友圈,到底他们如何彼此激励如此成全?

    1 启蒙老师:严复先生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的严复与众多热血志士一道,寻找救国图强的“药方”。他将压在心中许久的爱国热情,化作一股急迫的救国使命感,在天津《直报》连续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企求“治国明民”之道。他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以“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为己任,批判专制统治,力倡变法维新,呼吁国人“自强保种”。《天演论》就是严复在天津翻译完成的,点燃了启蒙精神的火炬。

    近日,严复的四代侄曾孙严孝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中国最早一代的留学生,严复精心研读了大量西方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著作,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层次的焦虑。他想多选择一些能改变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国人,著名的《天演论》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完成的。”在《天演论》中,严复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败”这些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思想来阐明人类社会和生物界一样,如果不奋起革新,也会被灭绝,提出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炸开了停滞千年的中国社会。

    严复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的名望和声誉,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在天津奠定的,所以他曾带几分骄傲地把天津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自谓“吾系卅年老天津”。

    被确认的严复先生1901年至1904年在津居住地。

    严复在天津最早是住在河东东局子北洋水师学堂里,也就是现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内。后严复搬到了宮北大街(现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一号“严公馆”里,在这里他创办了《国闻报》,翻译出版了《天演论》。1899年3月,严复的“严公馆”遭火灾后,他举家又搬到法租界的德源里,后来全家去了上海。

    严复在天津城居住地中目前唯一存在的旧宅,即“纳森旧居”,严孝潜说道。

    严复在天津的生活和著述,强化了天津在变法维新舆论阵地的地位,特别是严复系统翻译和介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学说,使天津成为推动维新变法的重镇之一。

    毛泽东同志称赞严复是“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2 终生伯乐:严修先生

    严修.jpg严修先生


    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1860-1929)在中年时发出感慨:

    “好争者必不直,好盟者必不信,好怒者必不威,好察者必不智,好服药者必不寿,好著书者必不通。” 


    对照一下,作为父亲,我终于知道自己不威的原因了,亲爱的读者,反思这段文字,你重新发现自己了吗?


    严修(1860-1929),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原籍浙江慈溪。


    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做过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学部侍郎,掌管全国的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史,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严修大力推进民间办学,热心于乡里兴学。开始以学馆为基地,改革旧式教育,推进“西学”传播。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时称“严馆”),习英文、数学和自然科学,开津门西学之先。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堂,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研究所等多种教育机构。

      

    严修提倡女子教育,是中国最早的女学倡办者之一。1902年创办的严氏女塾,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1905年将严氏女塾改为严氏女学,成为一所正规的民办女子小学。并在私宅创办了“保姆讲习所”(幼儿师范)及严氏蒙养园(幼儿园),培养出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骨干。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严修的重大贡献是筹设南开学校。1902年到1904年间曾两次东渡日本考察教育方法。1904年春出任直隶学校司督办。之后与张伯苓决定将严馆和王(益孙)馆合并,筹设私立敬业中学堂。1904年10月,中学正式开学,聘张伯苓为监督(即校长)。这就是南开学校的前身。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严修作为校董,不仅以个人财力、物力资助学校发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对南开也有很大影响。1918年与张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学教育。1919年二人又共同创办南开大学,此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到1928年,独具特色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于全部建成。

      

    严修晚年还在天津倡组了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多种,现辑录出版的有《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蟫香馆手札》等著作。严修不仅通经史、习数算,还研究泰西之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其书法秀逸浑雄,颇有功力,为当时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其还善诗歌,与赵幼梅、王守恂同被誉为“近代天津诗坛三杰”。


    1929年3月15日南开“校父”严修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1992年,南开大学又塑铜像于校园,以此来纪念严修一生矢志新学的功绩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他和张伯苓的彼此欣赏,成就了中国教育的传奇,让我们拨开他们认识的开端,看看给我们的交往带来哪些启发?


    3 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jpg

    关于张学良,不多言,顶顶大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名的电红,有几年所有电视台的电视剧都是关于少帅的,集中反映都是关于张学良的生平事迹,这么有名的军人和一位教育家到底有什么理不清的关系,请听小哥娓娓道来,在下不表。


    4 青年会干事:饶伯森先生


    抱歉,饶先生的图片还在寻找中

    他是北美青年会派出的年轻干事,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他们都是同行,还有同样的身高,一米九几的个子,他们在天津多有交集,他们的相知相遇成就了中国奥运第一人。


    5 新学书院教师:李爱锐先生

    李爱锐.jpg

    李爱锐是出生在天津的世界奥运冠军,同时也是新学学院的化学和体育老师,二位先生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为朋友,他们共同做成一件美事,值得我们嘚啵嘚啵。


    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也是一位优秀教师,也他如此优秀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支撑他走到生命的尽头依然发光?让我们的同行老师讲解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关于他的故事,中外拍了两部电影,其中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说不出名字,就脑补一下,问问身边人,说不定给出知乎的专业答案,原来这同行者都是渊博人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史学界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通过今天徒步游看到的历史遗存,给我们当代的生活会带来什么的启发,我们期待您的分享。


    生命在于运动,今天就挑战你,行走8公里,认识八方朋友!寻思相亲搞对象的请不要来,我们真的很文艺,不看长相,但看内涵!

    带上一本小书,表明你的品味。小编的爱情也是来自一本书的连接,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可不是让你单身的理由。



    徒步路线:

    严复旧居张学良旧居严修旧居张伯苓旧居李爱锐故居 


    出发地图:

    7月6日13:00 周六下午1点 地铁2号线C口集合 见白色大旗东南角-C口

    东南角-C口




    时间概要:

    13:00-18:00 游览  

    18:00-20:00 晚餐

    5处文化遗产,5小时游览,2小时餐饮,

    徒步8公里,1万6千步


    ​我们选择大众点评4A的餐厅用餐,所有精华都在这里呈现,一吃二看三讨论,

    7月6日,一帮人带你玩,不见不散!


    行程特色:

    1 健身交友涨知识 / 有趣有料有文化

    2 跨界的人群参加,让你认识不同朋友

    3 迈开双腿,行走万步,有氧减脂


    报名方式:请填写报名表单,我们会在活动开始前二天以短信的方式确认,没有收到信息,表明你没有报名成功。

    路线策划:东哥  


    招募志愿者:摄影、文字、美编


    温馨提醒:

    1 、大部分遗产都是有限开放,有些只能在外围观看

    2 、请大家根据天气穿戴,最好穿跟脚的运动鞋

    3 、青少年必须要有大人跟随,不建议儿童参加




    佳音普华

    致力于西学东渐文化遗产的历史挖掘和文化导览













    Event Tags

    Perhaps you'd be interested in

    Question

    All Questions

    Haven't posted any questions yet, grab a sofa!

    WeChat Scan

    Share to WeChat→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