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非罪之间的界线是什么?没有确凿的证据为什么还要承担责任?熊光清教授为我们解读法的真谛。
熊老师说:“法律,与我们的想像差异太大”。
我们对法律的理解与认识,往往来自于影视作品、新闻报道或是他人经历,由此导致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法律,可能与法律专业角度的认识有着巨大的差异。例如,我们一般可能认为刑法的首要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但是,刑法保护法益的功能可能更为重要,并且,保护谁的法益,可能我们认为是保护受害人的法益,但其更侧重的却是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法益。再如,就同一案件的当事人,我们可能认为他的行为要么构成犯罪,要么不构成犯罪,罪与非罪之间存在绝对的界线,但事实上,罪与非罪的界线并非十分的清晰明确而不可跨越,罪或非罪的判罚可能只在法官的一念之差。此次交流,主讲老师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带您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法律问题。
熊光清老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主要从事国际法、法社会学、比较法学和中外政治制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8部,相关研究报告多次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承担10余项国家级、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与一般社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与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