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12月27日下午15:00 地点:深圳南山区高新南九道45号三航科技大厦14楼路演厅 面向人群:公司高管、高科技项目经理、中小创新企业主、创业者、深二代青年创业者、商学院MBA/EMBA等对高科技创业感兴趣的;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如今,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机器人作为协助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各类问题的得力助手,持续推动着社会生产水平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机器人是指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人形机器人是具有与人类似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双足行走、双手协作等)的智能机器人。 目前人形机器人并没有普遍定义 ,但根据专业书籍《Humanoid Robots》的归纳,人形机器人应当能“在人工作和居住的环境工作,操作为人设计的工具和设备,与人交流”。 2022年,马斯克推出TeslaBot“Optimus(擎天柱)”原型机引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长期价值来源,他认为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产品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浪潮。 随着当前人工智能浪潮的爆发,以及全球“机器换人”进程加速,人形机器人有望深入各细分消费端,成为AI下一个重要落地应用场景。 人形机器人产业或依托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零部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其毛利率也最高达到40%,其次是伺服系统(35%)和控制器(25%)。减速器和伺服系统环节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确定性相对较强。 目前,人形机器人赛道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并未形成产业化,各大参与者以研发为主,赛道的参与者主要将其定位为基础研究平台。 从产业链发展趋势来看,全产业链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工业机器人厂商的重要趋势。 包括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的厂商;中、下游,“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模式的厂商将会获得优势竞争地位;为工业设备装上“眼睛”的专注视觉核心技术的厂商等。 国内供应商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切入“本体+零部件”环节,加速关键技术国产替代的进程,完善产业链相关布局。
核心零部件种类与现有的机器人类似,包括驱动装置(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装置(控制器)和各类传感器。
长期来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万亿规模,有望成为继智能驾驶电动车后又一AI落地场景蓝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机遇。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