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location")}}
广东深圳深南路1003号大中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A座点线世界6楼路演大厅
{{$tm("time")}}
{{ativityData.ativityTime}}
{{$tm("event-guests")}}

魏兴华
主任
深圳市深圳大学概念验证中心

李华
执行院长
深圳市华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吕宗利
执行秘书长/海外上市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深圳市华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活 动 议 程
时 间 | 主 题 |
14:30 - 14:40 | 领导致辞 |
14:40 - 15:30 | 深圳大学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介绍 —王吉浦,深圳大学副教授 |
15:30 - 15:50 | 硅漂移探测器 — 贾锐,深圳大学教授 |
15:50 - 16:00 | 茶 歇 |
16:00 - 16:20 | 超低活度水放射性在线监测装置 — 颜强,深圳大学助理教授 |
16:20 - 16:40 | 高纯锗探测器 — 胡世鹏,深圳大学助理教授 |
16:40 - 17:00 | 科技资产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军,深圳市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主任 |
17:00 - 17:30 | 自由交流 |
深圳大学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
深圳大学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是充分依托中国核工业集团行业龙头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优势、深圳大学在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国家国防工业、核工业、生态环境领域的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为重点,打造成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深圳市共建的科技创新体系重要载体,建设成服务国家国防工业、核工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的高水平开放平台,2020年9月,中国核工业集团联合深圳大学及其他成员单位共同成立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简称“核高院”)。
王吉浦,博士,副教授。密西根大学核工程与辐射科学和科学计算硕士及博士学位。
核心参与了美国政府牵引的“轻水反应堆先进仿真联盟(CASL)”计划,主持了数值反应堆物理计算程序MPACT的程序验证与确认子项目。曾任密西根大学研究员,主持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熔盐试验堆MSRE Benchmark反应堆物理模拟项目。曾任美国最大核设施退役机构EnergySolutions研究员,技术主持反应堆退役过程中水下切割及装载项目,研发的“极致低辐”方法应用于美国大型商用反应堆退役研究。
硅漂移探测芯片
硅漂移探测芯片,在核科学、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脉冲星导航、采矿、高端仪器等方面,有着重大的需求。国际上硅漂移探测芯片,被美欧垄断;目前我国的硅漂移探测芯片全靠进口,面临着随时被“卡脖子”的命运。深圳大学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团队,携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团队,研究开发了基于“异质薄膜新型半导体原理和技术”的硅漂移探测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利用这一新型半导体微电子工艺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并可以显著地提升硅漂移探测芯片的性能;目前在4寸晶圆上成功地开发出能量分辨率达到160eV的硅漂移探测芯片,为国内最先进水平,具备了量产的条件。
贾 锐,男,博士,博士生导师。
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和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带领团队主要从事硅微条、硅漂移等高能探测关键核心元器件,以及晶体硅高效太阳电池方面的研究工作。研制成功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元器件,一部份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在硅基高效太阳能电池(TOPCon电池、异质结-背接触电池和TOPCon-背接触电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光伏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机地结事起来,发展新型的高能辐射探测芯片和器件。已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46篇(一区2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2项,获得授权32项。请国家发明专利72项,获得授权32项。
超低活度水放射性在线监测装置
随着日本核污水排放引起公众广泛,水体放射性污染成为潜在公共安全威胁。由于放射性物质在水体中稀释且参与生态圈物质循环,放射性物质可以扩散到海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具有放射性水平低、核素组成复杂、采样困难等特点,其检测和监测存在技术上的难题。本项目以超低活度水体放射性在线测量为背景,基于先进辐射探测技术开发了自然水体放射性活度在线检测装置。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进行负责的样品处理,也不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测量,克服当前方法和技术上的难题,解决测不到、测不准的问题。在该装置已经完成技术迭代三次,当前的版本半小时测量下限达8Bq/L,低于国家排放监测限值10Bq/L,两小时测量下限低于2Bq/L,接近国家饮用水1Bq/L的测量标准限值。该装置目前可以用在核医学科废水监测、核电站周边水体、洗消站废液、其他核设施废液流出物监测等场景。进一步改进后有望用于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天然水体和饮用水的放射性在线直接测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颜 强,工学博士,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从事过低温等离子体探针诊断系统、MRPC(Multi-gap Resistive Plate Chamber)探测器的研制、带电粒子输运蒙卡程序研发、堆内材料辐照损伤效应、先进辐射探测器及应用系统研发等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辐射防护、辐射探测、核电子学仪器设计和材料辐照效应领域,具体包括蒙特卡罗计算(MCNP, Geant4, FLUKA, EGS, SRIM, Marlowe, Casino)、新型辐射探测器材料及器件(闪烁体和室温半导体)、智能化数字核仪器开发、辐射屏蔽设计、材料辐照效应、材料多尺度建模技术等具体研究内容。以第一负责人身份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科学金面上项目、中国核工业集团领创科研项目、深圳市稳定支持计划、国家大科学工程装置子系统研发、校级项目、横向项目等二十余项,累计科研经费总额超过8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取得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两项。
高纯锗探测器
高纯锗探测器是伽马射线测量能量分辨率最高的设备,可以精准测定放射性核素种类与强度,是核辐射伽马探测领域的高端检测设备之一。国内的高纯锗探测器目前被国外垄断,每年需要进口200-300台,单台高纯锗探测器售价约为100-150万元。深圳大学2011年成立深圳高纯锗材料与探测器研究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已经形成高纯锗单晶制备完整实验室工艺。针对高纯锗单晶的产业化,高纯锗项目团队设计与开发锗单晶制备工程化工艺与设备。希望引入资金开展高纯锗单晶制备小批量试制,为彻底解决高纯锗单晶国产化问题提供方案。
胡世鹏,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先后主持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除开展核物理基与核技术应用研究工作,近年来重点攻关高纯锗材料提纯与单晶拉制等关键技术。完成了对于锗料酸洗工艺、锗料区熔提纯工艺、单晶锗直拉生长工艺以及锗晶体质量检测工艺的制定,为高纯锗单晶的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资产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重视科技资产、保护智力成果已成为深圳中小企业的必然趋势。“科技资产”这一技术与资本双重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科技资产是指企业通过研发、交易、投资等方式所获得的,并将其价值计入财务报表无形资产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通过提高企业整体科技资产质量的与数量,从而促进深圳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资产协同发展,加强科研成果保护与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 军,深圳市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主任、江西财经大学科技资产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智库专家。
从事知识产权行业20年余年,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战经验,致力于知识产权资产、科技资产可量化及多元化应用场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谏言并推动了”逐步将知识产权价值纳入财务报表,转化为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用于增加自有资本或者对外出资“载入地方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2018年联合腾讯科技、深商总会共同发起成立,国内第一家由民政部门核发的非营利组织-“深圳市国标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
欢迎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产学研机构相关人员报名参加。
咨询联系人:吕宗利 18038106887
{{$t("details-event-consultation")}}
{{$t("Question")}}
{{$t("disclaimer1", {value: "吕宗利"})}}
{{$t("disclaimer2")}}
{{$t("disclaime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