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考察项目一览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丨新加披第一座近零能耗建筑 南洋理工大学 | 小笼包+草坪屋顶+大地之室 新加坡金凯源中心(CapitaSpring)丨狮城垂直都市新绿洲 One North 纬壹科技城丨打造智慧驱动的产业集聚区 lyf 纬壹科技城共享公寓丨与自然共生的新式公寓 丹戎巴葛中心丨未来滨水城市的门户 福南 Funan 商业综合体 丨用“生命树”概念颠覆消费场景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 壮美建筑里的艺术圣殿 海军部村庄(Kampung Admiralty)丨养老住宅案例 杜生阁组屋 丨新加坡新一代组屋代表 杜生庄组屋 丨所有公共区域都完全公开,没有大门 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 丨SCDA将历史建筑的重新激活 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丨绿色建筑最高荣誉 豪亚酒店 丨中央商务区的一抹绿 ION Orchard 乌节路 TOD 丨以线性方式打造全新都市商业区 新加坡市民文化中心 | 新加坡首个自然通风的购物中心 吉宝湾丽珊景 | 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 亨德森波浪桥 | “世界十大最怪异桥”之一的步行桥 罗伯逊码头洲际酒店 | SCDA设计
01 考察主题
新加坡自然中的城市+可持续绿色建筑 零能耗公共建筑+超高层垂直绿化 生态疗愈创新社区+产城融合活力新园区
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无论是从城市规划治理,还是建筑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早已融入新加坡人的血液当中。东南亚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四季常青的植被,也为蓬勃发展的建筑可持续设计提供了自然基础。
全面放开后,最具仪式感的游学招募计划,以建筑旅行和考察为形式,踏上狮城,探索可持续建筑和TOD综合体的奥秘。
02 行程亮点
亮点一
国立大学老师带队讲解
杨晗 新加坡注册建筑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讲师
亮点二
事务所参访
RSP雅诗柏设计事务所
RSP成立于1956年,是亚太地区历史最悠久、成就最卓著的建筑、规划和工程设计事务所之一,见证及参与了新加坡国家的发展进程,并为新加坡城市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多年来,RSP与合作伙伴一起,不断为 全世界提供优质的综合专业设计及顾问服务,致力于通过建成环境的塑造来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生活。
67年来,RSP完成了一系列国际标志性项目,包括新加坡星耀樟宜、乌节路ION商业综合体、福南商业综合体、拉萨尔艺术学院、亨得森波浪桥、INTERLACE住宅、中国杭州高铁西站综合枢纽城市设计、无锡大拈花湾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等。
亮点三
新加坡国立大学老师课程分享会
主题:《从绿色规划到可持续建筑》 新加坡可持续零碳导向
课程时间:2023年9月22日-26日
03 项目特色介绍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
建筑师: Serie + Multiply Architects 面积 : 8500 m² 项目年份 : 2019 摄影师 : Rory Gardiner
推荐理由: SDE4建筑据称是“新加披第一座近零能耗建筑”。该建筑不仅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还试图通过零碳建筑的打造,为热带地区的建筑提供应对特殊气候特点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为创新、协同性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营建适宜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设计中的可持续思想。
开放性可使空间自由地穿透建筑的外立面,将周围的景观与室内空间紧密相连。东西两边的墙面材料使用了透光的纱网,铝制幕帘即可过滤阳光,又能与周围环境呼应。南边的花园也是该建筑教学体验中的一枚亮点。
©Rory Gardiner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
设计公司:NUS 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项目年份:2023年
推荐理由: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倡导可持续的教育环境,以设计实践为基础改造校园,并为热带地区的整体建筑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进而重新定义了本校在亚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导地位。2023年2月,NUS Cities计划正式启动,这是一个专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亚洲的教育、研究和咨询领域的发展。
本项目重新利用了原建筑于1976年设计建成的结构框架以及现有的体量形式,并将建筑的改造过程视为一次验证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的实验,致力于使改造后的建筑符合赤道气候和其所在城市和自然系统。
新加坡国立大学可持续发展服务副主任Giovanni Cossu解释说:“这个项目让我们有机会在热带气候下探索设计的原型,以实现建筑的成本效益,为建筑赋予高设计质量以及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性能。设计建立在脱碳、碳寿命和耐久性的概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完成了从旧到新的过渡,同时也改善了校园的整体环境,促进了本校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的进程。”
©Finbarr Fallon
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
建筑设计:Heatherwick studio
推荐理由: 由Heatherwick Studio工作室设计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在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教育里程碑意义的建筑。作为南大的校园重建计划的一部分,学习中心被设计成了一个可以容纳33000名学生的新建筑。
在这个结构里,混合排列着社会空间和学习空间,这样创造的动态环境而更有利于学生和教授之间的随意和偶然的互动。建筑一共设有12个锥形圆塔,每一塔楼里面都布置有圆形的教学辅导室。在基地上的12个锥形塔,以一个宽大的公共中庭相互连接并且提供了56个没有角落或者明显正面或背面的教室。这些体量的灵活的形式让教授能够更好的组织学生,并鼓励每个人之间有更紧密的合作。
图from guanjunxuezhang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Gaia
建筑面积:42,391.5 m² 建筑设计:RSP 项目年份:2022年
以希腊大地女神Gaia的名字命名,大地之室采用较低碳足迹的层压胶合实木(Mass Engineered Timber)建造,大楼的设计融入可持续发展元素,屋顶也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通过采用节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碳排放。大地之室也设有更多供师生学习和交流的开放式共用空间,促进协作与学习。
大地之室是南大第八座获得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白金(零能耗)标志”的建筑。这是新加坡建设局表彰零能耗建筑的最高奖项,代表新大楼的能源消耗与能源产出达成平衡。目前,新加坡一共有16座获得认证的零能耗建筑,其中一半位于南大校园内,使南大成为新加坡最绿色节能的校园。
整体而言,大地之室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比一般建筑少约2500公吨,这相当于7000多趟往返新加坡和香港的航班产生的二氧化碳。
图from RSP
南洋理工艺术设计和媒体中心
建筑设计:DP Architects
推荐理由: 草坪屋顶延伸到地面,人可以自然行走,而丝毫不会觉得在爬行屋顶。馆内引入天然光线,节省能源,圆锥体顶部的天窗还能形成空气对流,将热气带走。
from 南洋理工大学官网 from RAFTAAR PHOTOGRAPHY
新加坡金凯源中心
建筑师: BIG & CRA 面积 : 93000 m² 项目年份 : 2022年 摄影师 :Finbarr Fallon
推荐理由: BIG 和 CRA 共同设计了位于新加坡的 280 米的多功能摩天大楼 Capita Spring,其设计强调了亲生物性和可持续性,这是新加坡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其最亲近生物的建筑之一。
这座生态摩天大楼与“城市先锋垂直城市主义”和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的声誉相契合,位于金融区的中心地带,原本是一个公共停车场和一个小贩中心。该塔楼囊括了 80,000 株植物,总景观面积超过其场地面积的 140%,为“高密度中央商务区的周边租户和路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绿色呼吸空间”。
© Finbarr Fallon
One North 纬壹科技城
城市规划: Zaha 项目年份 : 2001年
推荐理由: 纬壹科技城(One North)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更好地培育知识型产业,考虑以创新型思维理念来打造一个有别于新加坡以往的园区项目。2001年,裕廊国际集团分别任命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与美国运输顾问亚洲公司作为科技中心的总体规划与运输的顾问,完成科技中心蓝图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等工作。
这是新加坡第一个产城一体化的项目。在总面积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整合,确立了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大核心创新产业集群。围绕这三大创新集群分别构建了生物医学研发中心——启奥城(Biopolis),信息通信、媒体、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研发中心——启汇城(Fusionopolis),以及媒体城(Mediapolis)。
图from谷德
lyf 纬壹科技城共享公寓
建筑师: WOHA 面积 : 6823 m² 项目年份 : 2022年 摄影师 : Darren Soh, Patrick Bingham Hall
推荐理由: 新加坡 lyf 纬壹科技城共享公寓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共同生活开发项目。这一建筑作为邻里社区的枢纽诞生,并将提供可以兼容舒适生活、社交及娱乐的独特公共共享空间。
lyf 纬壹科技城共享公寓的“材料色板”主要使用了预制混凝土及绿色景观,从而将建筑周边已有的自然延伸至项目核心区域。具有光滑表面、棱纹纹理或覆有粗糙颗粒的清水混凝土板块搭配组合形成了立面不同的肌理,并且建筑元素的几何体块与遮阳竖挺、雨棚等融合,以此“默默地”凸显了lyf纬壹科技城共享公寓充满玩味、俏皮轻巧的设计理念。
图from网络
EDEN公寓楼
建筑师: Heatherwick Studio 面积 : 6521 m² 项目年份 : 2020年 摄影师 : Hufton+Crow
推荐理由: 该项目名为“伊甸园”。设计师通过细长窗户营造出一种刀片般的垂直线条感,并在线条之间布置了宽敞的花园阳台。这样一来,该住宅楼在保证用户私密性的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完美生活。而公寓楼独特的混凝土墙则是源于新加坡的地形外貌,设计师将地形图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抽象化处理,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三维肌理。
设计师希望通过花园阳台的设计来实现摩天高楼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和新加坡绿树成荫的街道融为一体。同时,该项目还旨在遵循前总理李光耀希望将新加坡打造成“花园中的城市”的宏大构想。设计师通过悬挑阳台的设计,不光将住户的室内生活空间与户外联通在一体,还给住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城市绿景观赏视角。
本活动由主办方委托【活动行】票务代理,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城市设计联盟】提供,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报名。
本活动由「活动行」为您开具发票,如需发票,请登录活动行APP提交申请,活动行将在活动结束后7日内为您开具电子发票并发送至您的邮箱。
本活动不支持退款,由于活动门票非普通商品,其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不支持退换。
如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沟通、协商解决,您也可联络活动行客服进行协助。
针对虚假活动、内容侵权等行为,欢迎举报;一经核实,活动行有权进行账号管控或内容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