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树读会 | 家庭教练随喜课:周一《教养的觉醒》周四《亲子学习力》
Hide
周一《教养的觉醒:如何让孩子玩耍和试错,自主学习创造富足人生》
周二《天赋型学习:如何提升孩子元认知的操作系统,将禅熵顿悟化作觉醒的联结芯片》
周四《亲子学习力:如何让孩子毫不费力地化繁为简,轻而易举地做哲思实验室的主人》
· 对象:致力于终身成长为“家庭教练”的刻意练习者
· 适龄:18周岁以上
· 时长:90分钟,每周一,周二和周四可预约(请您出发前再确认具体事宜)
✔ 教练:英子
·简介:树读会创始人,读家教练Ⅱ级,年均阅读量1425本好书
擅长通过阅读体系激活孩子本自具足的学习天赋,热爱和价值
长期专注于读书会IP定制,家庭教练孵化和书香世家社区营造
周一《教养的觉醒:如何让孩子玩耍和试错,自主学习创造富足人生》
觉醒的教养不仅要善于倾听孩子
尊重他们的精神
时刻同他们心心相印
同样需要我们重视纪律和约束
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基本的居住、饮食、教育
还应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技能
因此,觉醒的教养方法绝不是“纵容”
如果我们留意灵活性与组织性之间的平衡
就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既能自由玩耍
又能自然表达
玩耍可以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区
这个区域负责处理并储存信息
整理思路,控制冲动,避免分心
以及专注完成某一项任务
孩子控制情感和认知冲动的能力
与其学习成绩和今后的人生
都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但我们经常会无意识地剥夺他们的玩耍时间
和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
孩子要想在某项活动中出类拔萃
意味着课后、晚上和周末的时间
基本上都被该活动占满了
他们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自由玩耍
然而孩子正是通过玩耍和试错
培养重要的情绪、社交和技能
如果把他们的时间都排满
无疑会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其实孩子很擅长选择有利于高效学习的活动
因此,父母要顶住社会压力
不要为了有个好未来
而让学业和各种兴趣班占据孩子的全部时间
确保他们每天都有自由玩耍的时间
不管是一个人玩还是和别人一起玩
孩子需要去探索自然,发明新游戏
并运用想象力处理新信息
父母的介入和放手是一场连贯的舞蹈
孩子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
相比惩罚,积极地巩固正确的行为
才是更加有效的手段
父母对孩子抱有哪些期望才是现实的呢?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多大成就
但愿他们善于学习
不要期望孩子对我们俯首帖耳
但愿他们尊重我们
不要期望孩子盲目跟从我们
但愿他们征询我们的意见
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大明星
但愿他们掌握保持本真的艺术
不要期望孩子跟随我们的愿景
但愿他们创造自己的蓝图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成功
但愿他们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不要期望孩子一定找到方向
但愿他们发现生活的意义
不要期望孩子做我们的傀儡
但愿他们成为我们的精神伙伴
不要期望孩子不经历任何苦痛
但愿他们找到完善自我的途径
不要期望孩子不遭遇任何失败
但愿他们有勇气重头再来
不要期望孩子永不伤害别人
但愿他们感悟慈悲、求得原谅
要想让孩子摆脱我们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们必须先让自己获得自由:
1.我的生活使命是什么?
2.如何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3.哪些事情最容易刺激我的情绪?
4.当情绪受到刺激后,我会怎样处理?
父母能够从容面对自身的特质
可以帮助孩子从我们的桎梏之中挣脱出来
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中心
而脱离我们的自我中心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塑造与其内心的联系?
孩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学习
把它想象为雄鹰的两扇翅膀
一扇叫做“真实”
另一扇叫做“包容”
孩子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扇翅膀
都会步履蹒跚
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
充分发挥潜质
数字时代父母最应该看见的教养真相
依然是孩子需要依恋关系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
心理上的依恋饥饿和生理上的饥饿非常像
要把孩子从对食物的过分渴求中解放出来
不仅要负责把孩子喂饱
还要给他们一种食物充足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对后续的供给没有信心
无论他们眼前有多少食物
都会把获得食物看作当下最重要的事
孩子想要拥抱
我们就要比他期待的更热情地拥抱
我们对孩子放手
不是让他来乞求我们的爱
而是让他能安心栖息在爱的环境中
依恋的唯一目的
就是释放自我
让自己能够从迫切的依恋需求中解放出来
这是成长真正的栖息之地
真正的独立和分离
恰好始于安全依恋
依恋是孕育成熟的摇篮
就像子宫能孕育出身体独立的生命一样
依恋可以培养出心理独立的个体
要让孩子有个性
必须先给他们一种归属感和共存感
要让孩子适应离别
必须要先承担起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责任
要让孩子学会舍弃
必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亲近需求
但我们是不是会过多地卷入孩子的生活?
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很容易做得过多
我们会过多地插手干预孩子
替他们处理问题
使他们失去学习如何应对困难的机会
当孩子感受到某些情绪、愿望和个性时
父母就会感到不安
对孩子的不快或挣扎只有很窄的容忍窗
会一再越俎代庖,试图拯救孩子
而不是让他们感受、尝试、犯错和学习
因此,成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行为塑造会将所有冲突都视为学习机会
人类会一直有着与他人产生联系的需求
但是真正独立成熟的人
却可以不受这些需求的控制
想要完成这一转变过程,秘诀就是
让孩子不用费心思也能拥有对父母的依恋
孩子主要通过友谊、随意玩耍
和自由时间来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探索和想象的机会
适当空闲的日程安排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
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习得人际关系中的经验教训
玩耍在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
和社交能力培养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事实上,学与玩相辅相成
很难截然分开
孩子的本能就是边学边玩
在玩耍中学习
边玩边聊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
激发他们思考新的问题
让我们有机会与其交流自己的价值观
增进亲子关系
在玩的过程中
孩子的大脑会不断被激活
由此变得越来越聪明
玩是一种出于天性的
帮助孩子培养足够的智力
来应对生活的挑战的方法
本质上属于一种心流感受
在自主选择中忘记烦恼和时间流逝
伴随这些感受而来的强烈内在动机
不仅能让人产生快乐和亲密的感觉
还能增加掌控感和自信,促进学习
培养自信和复原力的方法
就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相信
他们有能力自己应对挑战
如果孩子时不时需要评估状况
设法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的大脑就会得到锻炼
如果将冲突看作是体验“失去”的一堂课
或是从中学会谈判艺术与自然变通之道
我们就能教会孩子接纳真实的生活
充满了复杂的情况、严峻的挑战
和丰富的不可预知性
即使有时孩子感受到无聊
也会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创造重要的机会
让他们有时间进行探索和发现
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学会
生活的胜利在于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力求灵活变通
同他人真诚地谈判协商
孩子会发现自己有多强大,多能干
他们可以轻松应对困难
说一句:“我处理过这种情况”
未来才会更擅长自己解决问题
尽管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养好孩子
然而现实却是
真正有能力的孩子
可以把我们教养成他们所需要的父母
因此,教养孩子的历程
不应是家长“对”孩子的模式
而应是家长“同”孩子的模式:
孩子是我们获得觉醒的伟大启蒙者
然而,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
孩子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觉醒
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不够透彻
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发掘自己的热爱所在
不是为自己找到一个职业或是大学专业方向
而是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学习如何更专业地玩
逐步认识真实的自我
洞见印象深刻的时刻
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亲子学习力”的课堂
在课堂上,增加可选项的行为被鼓励试验
风险承受能力得到培养
错误的答案也被创造性地探讨
每个人都能对探索未来有贡献
要想肩并肩地加入孩子的游戏
还需要唤醒我们那颗游戏的心
创造力的养育要在自由玩耍
和模仿学习模式中找到平衡
让创造力发生的最佳模式是
既能给孩子提供参考的先例
又不限制他们选择的可能性
孩子向实践范本学习的同时
不忘重塑他们的认知和品位
周二 《天赋型学习:如何提升孩子元认知的操作系统,将禅熵顿悟化作觉醒的联结芯片》
孩子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潜能
同时还能放大语言本身的表达力
用有限的符号和遣词造句的规则
将顿悟时刻、情感的波澜起伏
捕获到隐喻的语言和意识当中
顿悟时刻就像头顶的灯泡被点亮
在概念、计划和梦想中找到奇点
因此,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结合当前的整体情境解决问题
天赋型学习要实现这种整体性
其本质是构造与组织一种完形
即在所有行动中将手段和目的
哲思与顿悟融为一体:
心智天生是体验性的
思想多半是无意识的
抽象概念是隐喻性的
因体验,觉察,理解和顿悟
而超越意识层次的框限束缚
直达心灵层次的净化与提升
天赋型学习是兼容的操作系统
当隐喻和整合力组装在一起时
思想语言与算法就被用于构筑
和表达人们源源不断的思想了
孩子可按需随时安装
刷新现实认知的硬件
和下载行动策略软件
将禅熵顿悟化作觉醒的联结芯片
让我们发现如何兑现孩子的天赋
如何一门深入,触类旁通的智慧
时刻准备着画龙点睛,破茧化蝶
天赋型学习第一条道路的方法是
抽象、分析、比较、分类和归纳
第二条道路的方法是综合与演绎
两条道路的交汇点是哲思表达力:
类比、模型、直觉、顿悟和假说
归纳、演绎和类比
是哲思表达力中的主要研究方法
其中归纳是从许多已知的现象中
推出一般的结论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结论
推出特殊的结论
类比不受各种类型结论的束缚
大胆地从已知推测未知的原理
许多重大发明发现皆源于类比
提出科学猜想后再加以验证的
天赋型学习合乎脑神经科学原理:
前扣带皮层主要作用是监控大脑
看是否有待解决的问题冲突出现
如果前扣带皮质非常活跃
就能探测到每一种可能的方案
然后创意择优切换到其中一种
即便是微弱的无意识想法
它也能觉察得到
这就是顿悟认知
如果前扣带皮质不活跃
就不会洞察到所有可能
而只会选择最为强烈、明显的
孩子应选择创造而非存储思想
创造力的一个定义是
在不相关的概念之间
建立关联图谱的能力
知识、经验和兴趣的范围越广博
孩子处理的概念和问题越不相关
因此,知识点不重要
问题才是创造的核心:
1.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2.视角:如果换角度看问题会如何?
3.联系: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
4.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是怎样的?
5.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分为两类:
演绎·发散思维与归纳·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提出多个解决方案选择
收敛思维则看到概念间的相关性
发散与收敛可类比于正念与冥想
正念是开放的监控,即活在当下
认识和接纳你所注意到的一切
自己的思想、感受与身体感觉
冥想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虽然在身体上感觉类似于正念
但运用注意力的方式截然不同
想象你自己身处于图书馆
正念觉察到馆内所有书籍
环境、温度、气味和噪音
而不被任何一本书所吸引
冥想可以形容为特意挑选一本书
沉浸于阅读的意念不受任何干扰
天赋型学习的训练目标是
“出神入化”的科学和艺术
即建立连接的创新性顿悟
将新信息、现有数据
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
形成新的视角和认知
推动革新的成果作品
让孩子更高效地范式转换
从而提升技巧和综合效能
出神意味着前额叶低功能
额叶皮层活动偏低恰恰是
寻找创意灵感的最佳时机
出神时涉及默认模式网络
觉察自己出神的突显网络
拉回当下的背侧注意网络
并在不同网络间循环往复
直觉、命运、人生、因缘
和世界的联结感孕育其中
因此,关键不是屏蔽出神
而是在持续待机的正念中
闲庭信步,步步生莲
信马由缰,信手拈来
当真正关注的内容出现时
便可冥想入化,全神贯注
即多用一心的心流专注力:
正念——毫不费力的作为
冥想——轻而易举的富足
周四《亲子学习力:如何让孩子毫不费力地化繁为简,轻而易举地做哲思实验室的主人》
追求真理本身比占有真理更可贵
自然界类似于掷骰子的随机游戏
每个人都可自由选择其奋斗方向
因此,亲子学习力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与意义上
实现自我的解放
无疑,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
丰富内在本质的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是那种创造性和感受性的脑力劳动
引向艺术和科学的强烈动机之一
是摆脱日常的庸俗和无望的沉闷
远离反复无常的个人欲望的枷锁
而为社会大众提供最好服务的人
是提供可以用来自我升华的工作
从而间接使人臻于完善的塑造者
孩子对世界有一套心智模型
诠释新情境或不了解的事物
延展对世界运作的既有观念
若遭遇与经验相冲突的情境
他们会化繁为简建构新意象
保持底层逻辑运作的同一性
因此,孩子首要培养的应是
独立思考和决策的综合效能
而不是高效获取特定的知识
如果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
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协作
他们会完善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孩子需要做出决策时
必然询问多巴胺神经元
提供对预期奖励的估计
复杂思考的弹性较大
如不相称维度的问题
在正与负面特质之间
进行数以百计的权衡
奖励系统将这些维度
降到“通用货币”的范畴
即短暂的多巴胺信号
通过大脑皮层的深度学习
强化了生物系统的复杂性
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嵌套:
基因、代谢、免疫、神经
和社交等网络算法渐涌现
一旦独特、新奇、突发
或者迥异的怪现状生发
注意力立马就集中上去
大脑评估中心会这样问:
这重要吗?
我需要关注这个东西吗?
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应该靠近还是远离它?
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关注
是幽默式教养如此有用的关键原因
不仅会激活孩子的社交参与脑回路
而且让他们开放与我们的情感联结
富有幽默感是父母综合素质的体现
开朗,达观,敏锐和智慧交织其中
倘若孩子的幽默品质得到鼓励和支持
这些素质的发展就会获得良好的开端
充满尊重的幽默还能传达出一种信息
即我们对你没有威胁
绝不可以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
故意使其犯错误或害怕
感到羞辱、担忧和失落
基于安全依恋和对世界的安全感
可以为真实自我的发展创造环境
真实自我代表了在可控的小冲击
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发展的经验
反映了在内心、意识和身体之中
开放和持续进行的对话
父母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
反而让孩子直面充分发展所需的挑战
小冲击是孩子可以管理和掌控
伴随一定压力的挑战
这些挫折可以刺激大脑的成长
提高神经网络的整合
适应的累进失败会提高孩子
的抗挫力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保持系统平衡是情绪调节的关键
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分支是油门
对外界刺激和特定情境热烈回应
并将身体调试至随时行动模式
副交感分支则是系统中的刹车
相应地阻止、控制自己的冲动
如果父母用严厉、吼叫、纷争
惩罚以及刻板的方式进行管教
那么激活的是孩子逆反的部分
这部分脑回路会得到强化
并被设置为极易启动模式
如果用冷静、坚定、非控制性
有爱的情感联结进行管教
激活的是能自省、包容的
有节制的脑神经反馈回路
这部分能帮助培养洞察力
共情心、整合及修复能力
你想强化孩子大脑的哪个部分?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的课堂
不存在适合所有孩子的养育方式
即便在相同的家庭、学校和社会
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性格与需求
无论孩子是什么性格与学习方式
都与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交流
我们只需要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采取行动后做出自然回应
这种反馈回路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内容
其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其他活动
同理,亲子学习力不按常理出牌
不积累随时触手可得的网络信息
不仅关注顿悟力和创造力的智慧
客观、积极、幽默而简明的思维
还将游戏化学习转为哲思实验室
在孩子的大脑中植入理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适应和应用于未来遇到的未知情境和挑战
应试教育主要训练孩子记住事实
只能强化大脑中死记硬背式学习
与“鹦鹉学舌”的区域与神经通路
而“禅熵顿悟”算法化的道术器用
则能加强大脑中流体推理能力的
更为广泛的神经区域与通路联网
教学目标好比倒逼学生逆向行驶
以多样性视角自由转换感知智能
我们给孩子的有用指引少即是多
恰好有助于他们养成策略和习惯:
1.基于多任务处理的沟通与合作
2.用积极的情绪调节释放想象力
3.自由表达对身心灵健康的关爱
在孩子尚无太多掌控力的世界中
创造积木式学习结构化的秩序感
当孩子感觉被看见,情感联结时
可塑性最大化且学习效果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