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嘉宾 李敬泽 作家、评论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梁鸿 学者、作家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则臣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 杨庆祥 诗人、批评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季亚娅 《十月》杂志执行主编,批评家 活动日期 2023年5月17日(周三)19:00-21:0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 SKP 4F 活动费用 免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进场 座席有限,先到先得 参与提问的前三位读者 将获得礼物1份 直播平台 新浪微博 @SKPRendezvous 无法到达现场的读者,请以直播形式观看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
我的六七十年代的灰扑扑的石家庄,孤寂地守在一望无际的单调平原上的石家庄,原来曾经隐秘地通向地中海、通向撒哈拉沙漠。 ——《会饮记·邮局》 当代文学的“世界地理”转向,也许要从1995年那本《青鸟故事集》谈起。 在为《青鸟故事集》写的跋中,李敬泽曾言:“在这个所谓全球化时代,我强烈地感到,人的境遇其实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和陌生的人、陌生的物相遇时警觉的目光和缭绕的想象,这一切仍然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现实。”本土与异域、中国与西方的隐秘交流最终完成于人的凝视。而2021年《中国在梁庄》英译本出版之际,梁鸿在答西方记者问时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当你读梁庄时,带动的是你自己的情感经验,由此激发一种普遍的人类经验。” 2023年的文学现场,一个仍然值得追问的问题是:在90年代文学的延长线上,在经验与书写的层面,关于中国与世界的讲述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相比五四新文学的“到世界去”,此刻我们比从前更深切意识到“在世界之中”,意识到那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同时性。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经验,是这一代作家们的叙事坐标。 徐则臣笔下的大运河既是作家本人的精神原点,也是西方想象在中国的镜像投射。在《北上》的路途中,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风景与历史被重新发现,一种跨越国别与种族的情感认同也在悄然建立。而在杨庆祥看来,边缘而神秘的南方则酝酿着新的文学可能。这个南方在指向“岭南,南海,天涯海角,粤港澳大湾”的同时,也指向了“陆地之外”的东南亚地区。在这里,现代汉语将与世界文学产生激烈碰撞。而在世界文学的观念里郑重地思考中国文学,也是《十月》自1978年创刊以来就在做的事;从《十月》2023年第1期开始,我们再辟试验地,推出“全球首发”栏目,以求更广泛地联系起世界文学正在发生的现场。 这当然是一个具有乌托邦性质的世界想象,关于文学共同体的世界想象。这个想象不仅来自我们,而是能隐晦地合着三年疫情之后急于交流的时代愿望,“我们穿越时代与个人的秘密通道,以各自的阅历与写作,在不同的坐标上交相辉映”。 这也是三年之后“十月SKP会客厅”活动的首次重启,2023年5月17日(周三)晚19:00,五位嘉宾李敬泽、梁鸿、徐则臣、杨庆祥、季亚娅,做客 北京 SKP 4F SKP RENDEZ-VOUS与您分享“在世界之中”的话题。这个夏天,我们将带来不同主题的分享活动,敬请期待!
【活动嘉宾】
李敬泽 批评家,散文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有评论集《为文学申辩》《致理想读者》《会议室与山丘》《跑步集》等,散文集《会饮记》《咏而归》《青鸟故事集》等。
梁鸿 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梁庄十年》《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等;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和《四象》。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多个奖项。
徐则臣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耶路撒冷》《北上》《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青城》《青云谷童话》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冯牧文学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杨庆祥 1980年生。诗人、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批评集《80后,怎么办》《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诗集《我选择哭泣和爱你》《世界等于零》等。主编有大型青年作家研究丛书“新坐标书系”、科幻小说丛书“青科幻系列”、英文版80后短篇小说集《The Sound of Salt Forming》。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第四届冯牧文学奖等。
季亚娅 《十月》杂志执行主编,批评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作协青委会委员。有评论集《文学的行间距》等。
【推荐阅读】 《会饮记》 作者:李敬泽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会饮记》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随笔,是这位“新锐作家”继《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泽用亲历者的眼光,从历史的深邃中观照当代文学的现场,拾起落满灰尘的书籍,在缝隙中劈开思想的天地,编织出属于作者自己的文化和心灵地图。
《梁庄十年》 作者:梁鸿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2010年,《中国在梁庄》首次出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下的中国村庄的变迁。十年之后,作者梁鸿再次回到故乡,重访当年的书中记述的人和事。十年当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又似乎全无变化: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庄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与从前不同。而人事变幻之中,梁庄和梁庄人所透露出的生机和活力却不减当年。此次回归,梁鸿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以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梁庄的人们再次带回我们的视野,并借由对他们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个普通村庄绵长而有力的生命线——这生命线既属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人们,也属于身处同一股时代洪流的人们。
《北上》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本书的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世界等于零》 作者:杨庆祥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杨庆祥是80后代表性诗人、评论家,这是他的新的诗集,收入近作140余首。他的诗歌纯净又繁复,情感饱满,诗味悠长,一唱三叹,善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诗境中去追寻不一样的现代意味,善于发掘情感和灵魂中的每一处微小的颤动,诗情、诗境、诗思三者完美结合。 《十月》2023年第一期 《十月》2023年第1期完成全新改版设计。在新栏目“全球首发”中,我们以语种为别,邀请勒克莱齐奥、库切、平野启一郎、沃多拉兹金等各语种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知名作家,将他们从未发表过的新作,经由诸位师友译介,在《十月》杂志以中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发表。第1期我们推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全新作品《护身符》,黑人的福音音乐、灵魂音乐,以及其后暗含的黑奴历史,构成了这个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的主线索。今年另一个新栏目“美丽中国·田野志”,每期邀请一位著名作家、学者作为主持人,选取主题和同行者,深入当代中国的广袤田野,让文学、地理、生态、艺术、地方性知识与美丽中国的微观风景相遇,以非虚构的形式,汇聚成“美丽中国·田野志”专栏。首期“美丽中国·田野志”栏目的主题为“中国器物”,何平、李锐等五位作家从最真切的生命体验出发,用真诚的文字回馈读者。除了全新的栏目设计之外,我们仍然对正在发生的文学现场保持着关注。刘汉俊散文《楚式剑是怎样炼成的》以“剑”之名,打通荆楚文化的脉络。“耿耿长河,淼淼苍生,惟此青绿”,其间更有对人类文明的追问。石一枫中篇《逍遥仙儿》火力全开,以教育为切入口,对新中产的道德复杂性和精神上的贫瘠进行了全方位扫射式的讽刺。石一枫感兴趣的“我是谁”或“你我他”,阶层或文化区格的身份之惑,其锋芒所向,恰是我们身处其中的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SKPRendezvous】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