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同期召开:无人驾驶技术及产品体验展
7月25-26日 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无人驾驶是在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上融入了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以及互联网化等技术的综合性产业。近期,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中国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在进一步加快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同时,美国交通部日前便针对无人驾驶厂商发布指导意见书,无人驾驶法律法规的坚冰也逐渐消融,无人驾驶产业化有望驶入快车道。
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要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
面对无人驾驶在智能出行领域带来的巨大机遇,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组织召开“2021无人驾驶未来发展大会”,旨在聚焦产学研各界人士一起深入探讨无人驾驶的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现场互动交流,分享宝贵经验,体验无人驾驶的的真实感受,为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
中科院微电子所光电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光电科技产业化分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技术及应用专家工作委员会
红外技术及产业创新联盟
支持单位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国家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研究院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奇点汽车
小鹏汽车
大会主席
毛二可院士,北京理工大学
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
大会执行主席
杨殿阁,清华大学
龙 腾,北京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
主席
江 昆,清华大学
朱精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尚进,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金烨,北京理工大学
委员
徐月云,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王 程,厦门大学
荣 辉,北汽新技术研究所
大会拟定主旨报告
报告1:邬贺铨,中国工程院
报告2:杨殿阁,清华大学
报告3:龙 腾,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4:陶吉,百度智能驾驶
大会分专题报告(专题主席与报告人持续更新)
专题1、激光雷达专题
专题主席:朱精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邀请报告人:(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1、车载激光雷达量产发展趋势——剧学铭,北京亮道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2、数字激光雷达带来的技术颠覆——刘志刚,Ouster
3、车载MEMS激光雷达的商业化落地——鲍泽宇,一径科技
4、混合固态LiDAR为何在此时爆发——李远,北醒
5、硬件级图像融合的固态激光雷达——王世玮,探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6、车路协同激光雷达标准思考——朱精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专题2、视觉传感器及毫米波雷达专题
专题主席:金烨,北京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人:(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1、自动驾驶环境感知视觉传感器的可靠性挑战——张扣文,浙江舜宇智领技术有限公司
2、面向汽车智能化的毫米波雷达新技术:从体制到材料——赵捷,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
3、融合感知与车辆控制的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黄琰,理工雷科智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4、金烨,北京理工大学
5、向行业应用的智能驾驶红外热成像解决方案——王水根,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6、立体视觉感知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机遇与挑战——任杰,元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7、段宗明,中电38所
专题3、智能感知算法及计算平台
专题主席:余贵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共主席:江 昆,清华大学
邀请报告人:(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1、软硬件协同优化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设计——于春磊,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2、伍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3、王 程,厦门大学
4、苏治中,地平线(上海)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5、面向智能驾驶的车规级模拟芯片设计——王 云,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6、国汽智控对量产智能驾驶算法架构及计算平台思考——杨晓松,国汽智控
专题4、无人驾驶场景应用专题
专题主席:杨忠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邀请报告人:(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1、王超,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
2、曹恺,东风悦享
3、余奕,纵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4、白犀牛无人配送车在即时配送应用进展——王瀚基,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受邀参会单位
Ø 整车企业:
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集团、东风日产、上汽集团、上汽通用、长安集团、长安新能源、北汽集团、北京现代、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广汽本田、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新能源、众泰新能源、宇通、中国中车、东湖新能源、小鹏、威马、知豆、丽驰、图森、中瑞德等。
Ø 自主驾驶传感器企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禾赛科技、速腾聚创、镭神智能、一径科技、北醒光子、万集科技、行易道、舜宇光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傲视智绘光电、岭纬科技、探维科技、未感科技等。
Ø 智能网联企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百度、腾讯、滴滴出行、京东、美团点评、浪潮、大唐电信、四维图新、华力创通等移动互联网、通讯、电商、智慧出行企业。
参展范围
Ø 无人驾驶设备:
无人驾驶汽车,智能驾驶汽车,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轨道列车,无人驾驶航空设备等;
Ø 无人驾驶辅助系统:
环境感知系统,传感器,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视频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夜视仪,红外照相机设备,车载信息技术,车载电脑,车辆控制技术,预防碰撞系统,车道保持系统,立体视觉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电磁控制系统,智能汽车电子,人机交互系统,车联网平台,智能交通技术及设备等;
Ø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人机交互系统,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智能家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验、科研机构;
Ø 无人驾驶科研机构:
无人驾驶科研学院,无人驾驶实验室,无人驾驶行业媒体等;
2021无人驾驶未来发展大会日程(以现场为准)
时间 | 会议及活动安排 | 地点 | |
7月24日 (周六) | 13;00-17:00 | 会议注册 | 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南序厅 |
7月25日 (周日) | 09:00-12:00 | 开幕式及主旨报告 | 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一层大报告厅3区 |
13:30-17:00 | 专题1、激光雷达专题 | 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一层大报告厅3区 | |
专题2、视觉传感器及毫米波雷达专题 | |||
专题3、智能感知算法及计算平台 | 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二层会议室B | ||
专题4、无人驾驶场景应用专题 | |||
7月24日-26日 | 09:00-17:00 | 无人驾驶技术及产品体验展 | 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B1 |
附件三:会场交通
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
乘坐出租车,距离43 公里,车程约1 小时
乘坐机场快轨至三元桥→地铁10号线至宋家庄→亦庄线至荣昌东街站,用时约1.5小时
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出发:
乘坐出租车,距离42 公里,车程约45分钟
从北京南站、北京站出发:
乘坐出租车,距离约21 公里,车程约40分钟。
轨道交通(距离最近的地铁站点):
地铁亦庄线:荣昌东街站,距离约400米。
论坛联系人
联系人: 秦女士
联系电话:022-58168872;邮箱:qinqianrong@csoe.org.cn
展会联系人
战嘉鹤,电话:022-58168878; 邮箱: zhanjiahe@csoe.org.cn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997年,在我国光学界泰斗王大珩院士的建议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将“光学工程”列为工学一级学科。作为一门理工交叉的学科,光学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如今光学工程已发展为以光学为主,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兴学科分支,如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学与光纤传感、光探测、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热成像、光电测量、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以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这些分支不仅使光学工程学科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且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产业。 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春、上海、北京、合肥等地的科研单位就开始激光技术的研究,70年代武汉开展了光通信技术的研究,90年代,激光加工、光存储、光通信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光学界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倡导和带领下,在国家“863”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彰显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型光学工程先后完成,造福人民生活的光学产品实现产业化,我国光学技术和产业规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尤其在激光、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等领域己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截止2013年,我国在光学工程领域己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属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中心数十个。在全球光学工程技术及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而且光学工程领域产业规模也已达到千亿元以上。 2014年国家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强国梦想”的精神,打造科技强国需要大力推动和发展光学工程事业。为提高我国光学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化转型、培养尖端光学工程人才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想,并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金国藩院士、张履谦院士、杜祥琬院士、庄松林院士、姜文汉院士、龚惠兴院士、王家骐院士、许祖彦院士、姜景山院士等30位光学界德高望重的院士联名倡议,由国家民政部提出申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这是继王大珩院士提出建立“光学工程”一级学科以来,我国光学工程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基于原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成熟的工作团队和专家资源,走过40多年发展历程,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举办过百余次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有举办国际光电展览会、进行特色工程化和产业化对接洽谈活动的经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等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有多年友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秉承“创新、协同、求真、务实”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光学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产学研大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注重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与工程应用。以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印刷出版、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为提高我国光学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化转型、培养光学工程领军人才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