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字伯涵,号涤生,湘乡县人。道光十八年中进士,由侍讲升兵、吏、礼、刑各部侍郎。
咸丰二年母丧丁忧,咸丰三年奉诏帮办湖南团练,建军衡州。咸丰四年出师东征,捷武昌,败湖口,僵持九江、困处南昌。
咸丰七年初丁父忧。咸丰八年援浙、援闽,三路援皖。咸丰十年署两江总督,荐左宗棠援浙,李鸿章援苏,曾国荃主攻江宁。
咸丰十一年陷安庆,督办东南军务,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同治三年攻陷天京,赐封一等侯爵,赏戴双眼花翎。
曾国藩
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岳麓书院,赶上“大比”,八月举行乡试,考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参加京城会试,经道光皇帝核准,确定全国各省共取中一百八十二名贡士;参加殿试,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岳麓书院
咸丰四年,曾国藩在衡阳建军,核心将领有塔齐布、罗泽南陆军与杨载福、彭玉麟水师。
湘军集团以理学治军,重视思想教育,依照明朝戚继光募勇之法,规定选择兵勇须“择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
在中国历史上,湖南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无所轻重于天下,因而湖南人的文化心理缺乏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曾国藩及其湘军人物以书生身份从戎,平定东南半壁河山,使“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以湘军为自豪、以湖南为骄傲的情结形成。
湘军兴起,造就了近代湖南人才的兴盛,全国八大总督中,湖南就占了五席,造成了“楚境一隅,经营天下”的局面。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精神的形成,对百年来湖南人才的形成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使湖南的志士从小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时代与民族的召唤下,走出湖南,创建出一番经邦济世的大业。
曾国藩的三省联防战略
围安庆之师不动,湘军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为基地,先安庆,后芜湖,沿长江节节向东,最后才进逼金陵。
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自咸丰三年金陵被陷,向荣、和春等皆督军由东面进攻,原欲屏蔽苏、浙,因时制宜,而屡进屡挫,迄不能克金陵,而转失苏、常。非兵力之尚单,实形势之未得也。
今东南决裂,贼势益张。欲复苏、常,南军须从浙江而入,北军须从金陵而入。
欲复金陵,北岸则须先克安庆、和州,南岸则须先克池州、芜湖,庶得以上制下之势。
若仍从东路入手,内外主客,形势全失,必致仍蹈覆辙,终无了期。
湘军营制 陆军营制、水师营制、马队营制及车营营制
水师营制、马队营制与车营营制都以陆军营制为依据,结合水师、马队与车营特点改定的。陆军营制是湘军营制的根本。
分享嘉宾:曾景运
曾国藩系列演讲计划
家书奏稿
识人用人
安庆之战
天京之战
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
天津教案
办理洋务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拙诚书院】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