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有时是需要关注诗人文本之外的内容,比如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历经,他的生平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是丰富你,也可以说是帮助你来阅读的。策兰尤其是,当然阅读他的诗歌是艰难的,一方面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诗人有意为之。诗人经历了那样的一个时代,一个无法用理性和逻辑来分析和判断的时代,甚至在这之后作为一个人都无法去面对的时代,那么他的诗歌如何会轻易的让人抵达呢?又如何抵达呢?所以,有时需要借助他的传记,他者的观点和感受。当然并不是说循着这些线索和他者的言说来进入,可以把这些作为一种可能性,一种让诗人偶尔现身的可能性。
这次的活动也是这样一种尝试,在影像,言说和手稿里试图呈现出一条路径来,但不是唯一的路。你自己的路是需要去反复阅读,是需要时间和顿悟的吧。
活动时间:2023.07.01 15:30-17:00影片《狼豆——从切尔诺维茨到米哈依洛夫卡》—— 同埃略克·策兰、贝特朗·巴迪欧一起重走保罗·策兰和诗人双亲的足迹备注:本片制作完成于2020年(基本拍摄于现乌克兰境内,俄乌战争之前…)备注:本片抽取策兰的妻子吉赛尔的版画并结合陈丹枫的摄影制作而成。活动时间:2023.07.01 15:30-17:00
介绍策兰相关生平和影片背景等。
策兰《线太阳群》的细致解读。
现场互动。
何之,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国巴黎高等社会实践学院历史与文献学系硕士。文学博士在读。出版有诗集、绘画评论等,翻译若干。现居法国巴黎。出版有:《灵魂的骨骼》(绘画评论)、诗集《位置的国度》(台湾出版),翻译出版作品有《悲伤别墅》(小说)、《约瑟夫·鲁兰的人生》(小说)、《保·罗策兰与勒内·夏尔通信集》(即将出版)等。首次且独家展出系列策兰手迹(影印件)及注释及若干策兰妻子的版画卡片。主题展映&专题讲座:2023.07.01 15:30-17:00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65号中间艺术园区中间剧场一楼刺鱼书店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原名保罗·安切尔(Paul Antschel),1920年12月23日出生于切尔诺维茨(当时属于罗马尼亚,今属乌克兰)一个说德语的犹太家庭。1939年,二战爆发,少年策兰不得不终止在法国图尔医学院的学业返回罗马尼亚,转而攻读罗曼语文学。1942年,策兰的父母被纳粹抓进集中营(两人都死在集中营),他因躲去朋友家逃过了一劫,却还是被送入布加勒斯特的劳改营被迫进从事力劳动。1947年,策兰离开罗马尼亚,途径维也纳和奥地利,来到他终生的流亡之地,巴黎。1952年,策兰与一位出生于法国贵族天主教家庭的女艺术家吉赛尔·莱特朗奇( Gisèle Celan Lestrange)在巴黎登记结婚,两人婚后育有一子,名叫埃略克·安切尔(Eric Antschel)。策兰一生从事翻译,写作不缀,以日耳曼语文学翻译的讲师身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执教。他曾被人污蔑抄袭另一位犹太诗人伊凡·高尔(Yvan Goll)的诗,几乎整个德语文学界牵扯其中,这对策兰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冲击。1970年4月19日到20日的那天夜里,策兰自投塞纳河,他的遗体直到5月1日才在下游被找到。如今,策兰与妻子吉赛尔一同葬在巴黎郊区的啼哀(Thiais)公墓,身边躺着他们早夭的长子佛朗索瓦,墓碑上摆满了前来祭奠者遗赠的小石头。保罗·策兰的诗走在其时代的最前面,他孤身闯进入一片未有人迹踏足的语言荒地。他的德语是断裂的,多意的,暗蚀的,其灰色,无调性的书写与同时代德语抒情诗的咏叹调完全不同。因为在这场20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之后,曾经一切的写作都不再可能,语言线上的风景变了,正如现实的风景,语言的土壤下,是一片人类的灰烬。策兰曾说过诗是她“母亲唯一的墓碑”,他的诗也是死去的犹太人的墓碑,是日常札记,也是来对抗精神暗夜的自我治疗,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战场,一个“线太阳”。生前出版的诗集:《骨灰瓮之沙》《罂粟与记忆》《从门槛到门槛》《话语之栅》《无人的玫瑰》《换气集》《线太阳群》《暗蚀》邮箱:fencer@fencerfilms.com有鱼,其名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怒而飞。有鱼其名FENCER STUDIO是位于北京、巴黎的创作型共同体。目前,有鱼其名正在制作系列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