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知乐艺术空间“,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 沉浸式,零距离观演,多元艺术,高品位,票价宜人,全家同乐,主理人很美…… 都对! 但知乐君觉得还有一个关键词值得高光 那就是:高素质观众群 知乐的观众,人均专业人士 斗胆目测一下可能是广州观众素质最高的艺术空间吧 他们安静地听,安静地看 互动时口吐莲花 评论时句句珠玑 这是让知乐君倍感欣慰的地方 因为期待中的艺术空间 不是观众听罢“安可曲”转身就撤 而是可欣赏、可分享、可相知的空间 所以,重点来了! 我们打算为这些高素质的知乐观众打造了 “知乐思享会” 将定期邀请超有料的嘉宾 聊各种: 艺术、人文、心理、建筑…… 只要你是知乐的观众 来听就对了,纯公益无添加 为什么能做到纯公益呢 我们第一期的嘉宾中山大学陈希教授用一句话点到了原因: 志同道合的朋友 陈 希 200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历任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越轨的笔致:走进萧红 陈教授将以此为主题,跟我们聊聊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 鲁迅先生曾在《生死场》的序言中谈到: “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鲁迅先生并没有解释“越轨的笔致”究竟怎么个“越”,也许是超出常理,也许是越出规范,这反而让我们更有兴趣去探寻萧红作品的独到之处——而陈希教授将通过分享,引领我们去探索这独到之处的价值和意义。
知乐主理人谧子画笔下的萧红 她身世坎坷,一生遭尽白眼,却像飞蛾一样奔向自由与爱。 她身逢乱世,足迹却踏遍大江南北:呼兰、哈尔滨、北平、青岛、上海、日本、武汉、临汾、西安、重庆、香港...... 一个人,一支笔,一路流浪,一直遇见,是她漂泊的一生。 导演许鞍华说: “40年前我觉得萧红经历很惨,那么早就死了,男人对她都不好,有很多故事可讲。现在再细细读她的生平,却能感觉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萧红忍受着生活中所有的苦难,却也留下了近百万字力透纸背的作品。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乱世中芸芸众生,都在悲凉中麻木沉沦,而只有这个弱女子,活出了自己的倔强。 1942年,在日军炮火不断的香港,31岁的萧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致使她不能饮食,身体日渐衰弱。 临死前,她微弱的发声力透纸背: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知乐君就不继续剧透了 等待陈希教授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解读
做功课建议 电影 《黄金时代》(汤唯饰) 《萧红》(宋佳饰) 作品 《生死场》 《呼兰河传》 展览 广州鲁迅纪念馆萧红陈列室 大家可以提前做做功课 如果有什么想在分享中了解的问题 也可在评论区留言哦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知乐艺术空间】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