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抛弃我”:一场奇遇/来到“当下”的工作坊
收起
草长满舞台,直到盖过一切问题
一场奇遇 / 来到“当下”的工作坊
© 草台班
导演弗莱德·辛尼曼(Fred Zinnemann)的经典西部片《正午》(High Noon)中讲述了一个具有时间紧迫感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副标题是“不要抛弃我”。这两点将作为这场为期一周的工作坊的纲领,也最终会以表演的形式在10月20日和21日晚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呈现出来。
草台班与来自德国的戏剧人和艺术家马克西米利安·布劳尔(Maximilian Brauer)和丹妮拉·佐罗萨(Daniela Zorrozua)相遇。这种相遇产生一种当下的张力,就像体验剧场表演一样,在剧场的情境中,观众和表演者也在当下相遇。“不要抛弃我”是表演者的态度,因为不失去观众是重要的。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张力和联盟极为要紧。
这场在上海举办的以“不要抛弃我”为题的工作坊,它关乎表演者或创作者的注意力、警觉性、自发性和反应能力。共同的跨越文化的学习和练习从这里展开。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艺术语境下,舞台上的相遇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总有待再一次的发现。
让当下与真实相遇——欢迎来到灵感疯长的草台。
本项目由北京歌德学院和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支持。
活动安排
“不要抛弃我”:
一场奇遇/来到“当下”的工作坊
日期:2023年10月20-21日(周五、周六)19:30–21:30(含演后交流)
语言:英语、中文(现场提供交替传译)
地点: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上海市福州路318号华设大厦101室(无障碍抵达指南)
报名方式:现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活动期间请勿在场馆内用餐。
工作坊艺术家
工作坊引导:马克西米利安·布劳尔(Maximilian Brauer),丹妮拉·佐罗萨(Daniela Zorrozua)
参与及表演:小丽娜、吴加闵、张若水、陈桥、吴梦、赵川、赵莹、高鹤、朝军、潘颖达
策划:赵川
艺术家简介
© Maximilian Brauer
马克西米利安·布劳尔(Maximilian Brauer)
马克西米利安·布劳尔是一位演员和表演艺术家。他曾是莱比锡中央剧院团队的成员,之后加入了罗莎·卢森堡广场人民剧院。自2014年以来,他与许多艺术家在不同的表演、电影和艺术领域合作。2019年,他在维也纳大剧院发展并导演了一部关于安迪·沃霍尔的工厂的作品。2020年,他与影像艺术家Ulu Braun合作,呈现了视频表演《Saturne》。目前,他正在与独立平面设计公司完成一部名为《Tape End _ Dead Star》的纪录片。
© Daniela Zorrozua
丹妮拉·佐罗萨(Daniela Zorrozua)
丹妮拉·佐罗萨是一位舞台和服装设计师,曾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学习并获得学位。她作为舞台和服装助理,已与不少的艺术家、艺术家小组和剧院合作过,包括斯图加特国立剧院、杜塞尔多夫剧院和柏林赫伯剧院;也参与过一些电影拍摄项目,包括《基伯龙三日》和《理论的漫长夏天》等。
© 草台班
草台班
草台班2005年春由赵川及合作者们于上海初创,通过研讨表演、剧场及社会议题等,做富实验性的集体创作;多年来不拘一格地利用各种场地进行排演、交流。草台班鼓励普通人投身剧场,关注基层问题,强调剧场与周围生活的积极关联,不断塑造出流动的公共空间,催生思辨、讨论和诗意想象。
草台班成员
小丽娜:写作者,剧场创作者,想要这世上有一束光为我而打。
吴加闵:剧场工作者,近年来工作生活在城中村,探索一种从个体经验出发的剧场集体创作。
张若水:在文学和剧场里摸爬滚打。
陈桥:我是一个试图成为又不成为,且不寻找地面的人……
吴梦:80后剧场工作者,试图接近音乐及有趣的灵魂。
赵川:1967年生人,草台班创建及核心创作成员。
赵莹:剧场工作者。
高鹤:独立摄影师,戏剧创作者,在相机里遇见光,在剧场里获得自己。
许朝军:做梦,做梦…
潘颖达:理念穿人字拖。
合作伙伴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