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读书会(第一期):叶子的旅行,11.6|深圳读书会 x 书声
收起
以书会友,是件美好的事,
不只是阅读会否让我们更美好,
只因阅读这件事本身就很美好,
然后因阅读能有的能促进的感知能力
和欣赏能力,
会让友人的相会,更加美好,
我们走进森林,走近树木,
走上草地,走进阳光里,
几乎瞬间就会体会到一种被滋养,
以至于有人非常尝试给眼前的树木上意义的时候,
身边的老者就跟他说,就享受当下这一刻就好,
就眼里看到它感受它就好,
机缘巧合的关系,
神交许久的组织,在这个秋天有了一个小交集,
深圳读书会早已成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沪上的书声也一直顽强而笨拙的持续探索和前行,
相同的是都是在为城市文化城市阅读做出贡献,
不同的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和青色绿色,
一个怎么看都是一股蛮劲和铁锈味(铁锹的味道),
这次的交叉,本身,也是一个生机,
并非从彼此都擅长的领域出发,
而就是冲着一个命题作文尝试去解题,
自然,
痛苦几天后发现,貌似,这才是最好的主题,
阅读这件事,或许不必急着赋予太多过多的思考与意义,
回归自然本身,或才是更本源的色彩,
小孩子,两三岁时,开始抱着书本的时候,冲着什么?
长大后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冲着的是什么?
这世界充满未知,也充满多样性,
或许认识自然本身,探索探寻自然本身,
就已可以发现很多被我们忽视无视和错过的太多东西,
在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中提到的
两种方式留下美景,一种是拍照,一种是画画,
前者两秒钟,而后者我们才会观察入微,
当我们尝试来解构这个并非平时擅长的主题的时候,
才发现了探寻本身的不确定和未知之下的
藏着的还未完全触及的乐趣,
当我们看到这个活动场地的美丽的照片,
怎么说呢,
好像自然的绿色,以及建筑空间的设计,
就是有一种魔力,
瞬间可以出现一种场域,在召唤着我们,
想尽办法,也一定要在这里创造出一场美好的活动出来,
那么,
自然读书会,第一期来了,
我们想策划成12期,或更多,
第一期从这个美丽的地方开始,
(深圳读书会后续十几期会不会一直这里,
还是换若干个一样美丽的地方,
我不知)
自然读书会
第一期
时间:2021.11.6 周六下午 14:00~17:00
地址:深圳(南山区)九祥岭湿地公园
第一期主题:叶子的旅行
活动形式:
* 自然课堂
* 书籍分享
* 问题探寻与共创
部分书目: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
《植物园》
《建筑的想象》
部分活动流程:(迭代ing)
模块一:“我”
(Check-in,我是谁,创意方式介绍自我,比如画出来)
模块二:“画”
(Image/Imaginee,每人画一幅自己眼里的自然,分组组内互相交流分享)
模块三:“问”
(Questions,用报事贴每人提5个好问题,贴上墙,归类,投票,选择好问题,然后集体进行问题共创)
模块四:“集/享”
(Collection&Sharing:大家都去收集自然出题的好帖、好故事、好素材,提前或活动后;现场安排几名已有准备的分享人分享)
模块五:“与”
(Connection,我与自然,在重新画一幅畅想,作为模块二的升级版,但是忘了二,而是针对“我与自然”展开想象,并画出来,组内分享,最后全部贴出来,看看大家的几十种畅想是怎样)
模块六:“游园”
(outdoors )户外走走,视觉动线的设计使场景间错落而有序,增加“游园”体验沉浸感的同时,“游园”,拥有活跃气氛、增强场景故事性功能的角色.
以下为部分书籍简介,欢迎你也加入讲者的队伍
自然书籍的阅读者与讲者,一起来
1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
(分享人:Vy)
一只沉浮于书籍的书鱼
向外行走,向内求索
先辣后甜爱好者
现代化的都市之中,是否还可以有关于种植的美好?以及自然和一座城市的生态系统是可以共生的么?伦敦是否有其鲜为人知的一面?一个漂泊中的青年人如何身处其中?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园艺和城市人有关系么?能带给人们的满足感么?《我的花园,我的城市》是一本关于种植、城市中的自然和伦敦未被注意到的角落的优美亮丽的书。她的屋顶小花园是本书主角,它揭示了在城市里的野生动植物的规模,并鼓励读者用自己的方式创建新的种植空间。书中用一年的跨度,记录了她就种植植物迈出的第一步,以及当她在和花园植物“纠缠”时、在摩天大楼顶上观察鹰隼时、在泰晤士河岸观察水流时的发现和收获。当她描绘出在这座城市中蔓生的绿色植物世界时,我们才开始认识到伦敦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这个绿色空间所承载的广大的生物网络。
几个问题:
1,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
2,自然和一座城市的生态系统是可以共生的么?
3,现代化的都市之中,是否还可以有关于种植的美好?
4,你有尝试过在你家阳台种种东西么?
5,城市生活节奏太快,是不是有个花园这事根本不适合城市人?
(v2)
我以为体验自然的美就一定要到高处去,比如去登山;就一定要到远处去,比如去西北;就一定要到没有受到污染的纯净的自然中去,比如去乡村!
殊不知,如果可以在喧嚣的城市中,在拥挤的闹市区里,也能生出自然来,这样的自然岂不妙哉!在这灰色的城市中,活脱脱生出一抹翠绿。为这灰色角落,带来一抹生机。而这一抹生机,你我,都可以带去。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与我》就讲述了一个25岁的小姑娘,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将城市里的一个灰色角落染成了绿色。
几个问题
1.有没有哪些时刻,你发自内心地感叹大自然的美?
2.你有亲手种过蔬菜/水果吗?感觉如何?或者家里人有喜欢种的吗?有什么故事?
3.如果可以交换种子?你会交换什么样的种子?
4.如何解锁摆脱烦恼释放压力的新方式?
5.如何通过一己之力,创造自然?
2
《植物园》
(分享人:Ina)
烟雨 Ina
组织学习从业者
阅读、旅行、马拉松
希望思维和身体都能在路上的体验派,向内探索自我,向外和伙伴们一起探索世界
植物很古老,在还没有人类的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存在了。和人一样,植物有着不同的性格个性。有的喜欢扎根土里,有的喜欢乘风旅行。有的喜欢独自生长,有的却喜欢群居。智慧的小麦甚至悄悄地驯化了人类,把他们自由迁徙的部落里抓住,用方正的房子驯养人类为他止渴捉虫,助他复制基因。但比起动物,他们更加静默无语,容易被忽视。原以为插花是人类的创作和艺术,采访了喜欢插花的妈妈,她说插花是一个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的过程。是通过巧妙的手法在插花的过程中重现对植物本身所处的环境的观察及理解。例如以石头展示山岭,以水盘展示江湖。花木过于静默,插花人也是在表达他们的声音。作者说是好奇心和实践是培养她的学校,也正是这份对于植物的好奇心推促着她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最终完成这本书。当我们开始好奇,开始观察身边的一片落叶,一枚花瓣,这是我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探索和热爱。
几个问题:
1,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2,为什么植物容易被忽视?只因为是静态的吗?
3,为什么喜欢动物做宠物的人比植物做爱宠的人多?
4,照顾植物与照顾动物有什么不同?
5,怎么理解插花这种“艺术”?
3
《月亮》
(分享人:丁布)书虫部落”创始人,阅读推广人。一年能读千余本书,深度书虫,
热爱折腾,最强大脑。致力于推动城市阅读,年均组织活动200余场。一个追梦人、一个有情怀的人。
月亮,对人类而言既是一个给予月光给我们照亮些许夜路的存在,也是总有阴晴圆缺的一直变化的存在,甚至也造成了潮汐和动物和人类的生理反应;月亮也成为了人类文明文化中一个很有韵味的存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并且在《太空漫游2001》里那个百万年前的猿人开始抬头望月时,已经是一种“文明”的觉醒和开始。那么,在艺术史学家和天文学家眼里的人们对于月亮无限痴迷的历史又会是怎样?从月球狂暴的诞生,到太空竞赛和持续的探索努力等月球的众多面孔,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几个问题:
1,月亮在几千来的人类文明中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2,月亮只是月球而已,人类为何赋予它那么多意义?
3,你知道哪些和月亮有关的书籍、诗歌、电影吗?
4,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5,月球在人类历史中是如何掳获人心的?
4
《建筑的想象》
(分享人:丁布)
曾经建筑在我们眼里就是挡风遮雨,一个容身的地方,但建筑早已成为一种文明文化的存在,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从千年前就是。在当下这个时代的城市里,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建筑都成为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建筑给人感觉就是美,有些则给你一种奇特的你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有些,则好像一下子让你有一种开阔的“通道”可以通往某些地方。何以建筑好像就本身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的基本功和想象的同时,也可以创造出我们的想象?并且,是否建筑作为一种人造物,也反过来影响了自然也不断可以重新定义着自然?
几个问题:
1,建筑好像是破坏自然?建筑是否就是让自然不美好?还是,可以有个分水岭?
2,城市生活,里的建筑是否变了味?城市生活里是否已经消失了自然?
3,我们喜欢大自然,但是我就是用脚投票了给城市(及无数建筑),在建筑和自然之间,还能平衡么?
4,我们是否能有自己的选择?
5,十年后的城市会怎样?五十年后的城市会怎样?从建筑角度,从自然角度,两个角度看?
叶子的旅行
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如果有需要问路的,可直接联系小编微信:yjh05147,或者扫码入群哦!期待您的到来!